回檔少年時 作品

第九章 一個改字活全盤(謝大佬陳長壽,謝全體書友)

  秋分一過,白天肉眼可見地變短了,秋意漸濃,路邊綠了一個夏天的草地日漸枯萎,晨晚帶著絲絲寒意。

  每天上學,在處處瀰漫著油炸小食的街頭上,在婆娑的香樟樹影裡,再也看不見已經褪下裙子換上長褲的女孩瘦小纖細的輪廓。

  寒露那天,林詩予嘔心瀝血寫的一則深度新聞報道,登陸了湘南省第一大媒《湘南日報》,標題相當宏大:《一個“改”字活全盤——探訪江川市龍景園罐頭廠創新盤活國營資產的改革之道》,洋洋灑灑四千字,脈絡清晰,專業且詳實,開篇以云溪村農民現今的生活面貌作為切入點,引出三個核心論題:

  1、清產核資摸清家底子,產權改革引入市場新主體,一粒大豆激活江川產業集群,引領國營下崗職工再就業。

  2、聚產增資挺起腰桿子,機制改革再造發展新引擎,股份制合作社+公司+基地模式+土地分紅托起致富夢,帶領農民群眾搖身變股東。

  3、擴產融資鼓起錢袋子,運營改革驅動消費新動能,從罐頭試點到全域鋪開的“江川模式”,指引湘南國營企業產權改制市場經濟發展新方向。

  這則報道的刊發,在湘南省引發了不小的輿論風浪。

  那些天裡,發到聯盛的湘南省各個地方政府的《關於學習國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考察函》,每天都有好幾封,雖然都有市裡的領導陪同考察,但出面接待的一直是總經理李季林。

  張雲起不願意在這樁敏感的事情上拋頭露面,不過也認認真真看完了全文,他讚歎林詩予筆力精湛富有情懷之餘,也有些警醒,裡面引用了他遞交楊家榮的彙報材料當中的一句話:“中國公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是中國經濟市場化和競爭化的必然要求,是市場競爭呼喚相應企業制度形態的體現!”

  這樣宏大的語態,當然不會是張雲起原創的,它是中國四十年跌宕起伏的改革開放的結晶。放在新世紀之後,無疑是正確的,但現在還是有些激進了,中國國企改革全面展開,要到1998年國家正式提出了“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之後,企業兼併、破產速度加快,一年時間裡2000多萬國企工人迎來下崗潮,無數在菜市場撿爛菜葉過日子的下崗職工用實際行動印證著劉歡的那首歌:“昨天所有的榮譽,已變成遙遠的回憶。勤勤苦苦已度過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風雨,不得不重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