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檔少年時 作品

第二十八章 都是寂寞惹的禍


                 凜冬的天氣總磨人。

  那年代的學生對這點體會格外深。

  凜冬的氣息已經瀰漫在校園裡,每一片黃葉,每一株枯草,每一陣夾雜著寒意的風,都似曾相識。

  張雲起挺喜歡冬天的,天地沉寂萬物凋零能讓他的思維變得更加敏銳,更加感性,往年的這個時候,尤其是年過四十以後,他老是回憶起90年代初讀書那會兒,和村裡小夥伴舉著火把翻山越嶺去中心完小讀書的冬天。如今身處期間,那些回憶好像遠了,又好像就在眼前。因為未來中國經歷的那一切,都是從這個舊時代來的。雲九小說

  每天早上,凌晨天剛剛亮,學校的各個角落裡就會遍佈著晨讀的學生,他們之間為了互相不影響,會適當拉開距離,均勻分佈,像棋感很強的棋手佈下的定式。

  張雲起每次到學校足球場跑步的時候,這些學生都會向他這個在學校裡有點兒名氣的人物投來異樣的目光,其實他們不知道的是,張雲起看到他們也會想起從前的自己。

  這些學生大多是來自江川市下面各個區縣農村的寄宿生。90年代,從遙遠的農村跨過縣裡的學校直接考入市裡最好的高中。這真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或許這其中付出的艱辛是後世擁有足夠教育資源的孩子所難以理解的,足以稱得上光耀門楣,整村人的驕傲。

  然而這裡面有一個十分殘忍的邏輯,這些農村孩子寒窗苦讀那麼多年,考上了市裡最好的高中,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結束了你死我活競爭成績的生活,相比城裡的孩子,他們除了分數,上升渠道和個人綜合素質幾近為零,毫無優勢可言,所以如果不拼命考上大學,就必須得回到農村去餵豬。

  問題是,他們讀了那麼多的書,又知道了農村以外還有一個大世界……少年人的自立意識已經覺醒,知道的太多,思考的太多,心已經回不去農村了,也不可能像上一輩的父母那樣一輩子在土裡挖刨,現實的巨大落差感和割裂感讓他們痛苦,所以,他們懷有和前世張雲起一樣簡單又殘忍的目的,通過不要命的學習,背叛農村!因此,即便在這麼冷的天氣,在深夜,在路燈下、廁所裡也聚集著學生。

  死記硬背,是他們的頭等大事。

  城裡的學生看起來卻大不一樣,張雲起每次在足球場跑完步回魚粉店吃早餐的時候,看著校門口來來往往揹著書包的學生,吃著香噴噴冒著熱氣的包子油條,那一張張稚嫩又朝氣蓬勃的臉,總讓他覺得這是一個心懷美好,時光輕慢的舊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