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檔少年時 作品

第十四章 雨笙

  最後,這個中國影碟機的王者,落得個轟然倒塌的淒涼下場,走完了從先驅到先烈的全部過程,成為了現代中國商業史冊上令人唏噓的一角。

  張雲起想想也覺得有點唏噓。

  當然,姜萬勐搞得那些銀行貸款和舊模式下普通合資,他是完全沒有興趣的,缺乏撬動最重要的行政資源的能力。

  眼下,愛華電子位於江川紫雲鎮的600畝大型生產基地徵地批地和轉地,市裡面已經在全力推進,等到一級開發完工,立馬輪到愛華電子進場搞二級建設,這時候張雲起需要推動愛華電子和湘南地區最重要的平臺公司省國資集團、江川地區最重要的平臺公司市國投達成三方合作,設立愛華電子子公司來主導這一項目。

  

  這樣一來,愛華電子就能夠和省裡、市裡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一個經濟調控板塊形成嵌入式雙螺旋發展結構。在明擺著可以推動新興產業工業化,拉動gdp和提振財政,有效解決地方冗員安置,大量支持就業,防止人口外流等問題的前提下,背靠最核心國資平臺的愛華電子很容易贏得政策傾斜和融資支持、稅收支持、市場支持等等等等。

  這種深度的政企合作關係,遠不是拿點錢給某某領導大開方便之門所能比擬的。張雲起走的是陽光大道,但依然能夠成為省裡和各地方的寵兒。某種意義上,這就是超越時代的商業戰略眼光和格局。

  要知道,在95年,很多地方還在國營企業改革的產權改制方式上摸著石頭過河,這種立足於現代化企業制度下的國資空殼公司很多都沒有設立,那就更不要談張雲起在國資空殼公司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針對新興產業工業化發展的更高緯度的投融資合作模式。

  當然,江川市國投和愛華電子之間的合作自然是沒什麼問題的,張雲起與如今在江川市裡風光無兩的趙健強已經合作了很多次,兩人知根知底,緊密無間,算得上是經歷過多次艱難時刻的老朋友了。當初如果沒有張雲起,趙健強的屁股在市國投董事長的這個位置上,怕是得地動山搖。

  在楊家榮的授意下,江川市國投與愛華電子已經簽訂了框架協議,達成合作意向。在徵地、批地、轉地和土地出讓金以及稅收減免等等方面,市裡面也是為愛華電子一路狂開綠燈,在政策範圍內,要啥給啥。

  至於張雲起打算把省國資集團拉進來的這樁事情,他當初本來是希望通過胡憲峋這層關係高位推動的,為此他還嘔心瀝血寫下一篇材料《關於湘南地區未來二十年在改革開放政策驅動下的新型工業化與政府聯動發展的幾點構想》,但是一直到現在,胡憲峋那邊一直沒有動靜。

  張雲起心裡不太有底了,但他依然無比堅定的相信,他的構想是切合實際的,是符合湘南地區當前情況的,是具備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眼光的。

  眼下,雖然從來不對任何人說,但他心裡甚至是有些偏執和自負的認為,湘南地區想要走出一條不同於前世的光明大道,根治後世那些已經回天乏術的弊病,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那麼必須要按照他張雲起的構想,來重鑄這塊土地上的經濟發展的底層驅動模式。

  當然了,他想歸他想,想的再多,也頂多是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而已。事兒照樣得繼續辦。胡憲峋沒有反應,那就從下層推進,省國資集團方面的商務資源,是趙健強對接的,這周星期天趙健強來省城,楊瑾經過初步接洽後,定在星期一上午三方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