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檔少年時 作品

第二十一章 念念不忘

  張雲起點頭:“鍾總請說。”

  鍾仁興喝了口茶,說道:“我這個人講話直,有什麼說什麼,就是聽完楊小姐的介紹之後,有幾點疑問,張總,你的愛華電子這個項目,江川市裡面已經鼎力支持了,你要政策給政策,要地批地,甚至連鉅額土地轉讓金都全額補貼給了你,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參與的這個項目的唯一作用就是投資,投資是講回報的,尤其是國資,風險控制永遠是我們合作的第一要務。”

  張雲起說道:“這個自然,回頭鍾總可以詳細瞭解一下這個項目,派人盡調。”

  鍾仁興點點頭,又說道:“第二個,我看的出來,愛華電子是你心血,你把自己的身家都壓了進去,肯定不願意讓我們國資控股,我看剛才楊女士有講到聯合時代已經對這個項目進行了鉅額投入,加上你們對市場前景的預判,估值不會低,當然,說實話我們也沒那麼大能力控股,張總,你在江川地區操盤國資的手段我瞭解過,特別佩服,所以你是這個領域的實操專家,你應該也知道,現在下面國營企業有多難,我這個省平臺要各種救火,資金也不富足,而且即便我們咬著牙投你幾千萬,能拿到的股份也不會多,我們也並不了表,就有很多不確定性。”

  “第三個呢,前面都沒有,公司是你實控的,那就講投資回報吧,你的愛華電子才剛剛成立,投資又這麼大,連一臺產品都沒賣,當然,張總的很多事情我都好好了解學習過,我不懷疑愛華電子的技術積累和張總對市場的運作能力,但是我現在說的這些也是客觀事實,愛華電子什麼時候能上市根本就沒有個數,更不要說,我們的合作是三方合作設立子公司,這個投資回報週期我沒有辦法估算。”

  鍾仁興還算坦蕩。

  他說的這些確實都是客觀現實。

  如果站在一家獨立企業的角度出來,沒有任何問題。但省國資是省平臺公司,它的背後是省裡面。

  張雲起接話道:“看的出來,鍾總是一個想法周全的人,你考慮的這些點,也都沒有問題,確實客觀存在,我現在誇海口說愛華電子以後一定會成為一家市值百億千億的大型高科技企業,毫無意義,但是,像愛華電子這樣的企業的成長,也確實離不開政府的精準澆灌。我們現在談的也是政企合作。”

  張雲起喝了口茶,又講道:“既然是政企合作,就要政府投資,政府的投資行為需要謹慎地算細賬,因為這是國資,是老百姓的錢。但是這個細賬除了直觀的利潤回報,我們是不是還要考慮還有通過政府資本拉動的工業投資,冗員處置和拉動gdp等等社會效應?客觀的說,愛華電子涉足的這個產業規模大、鏈條長,一旦取得成功,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聚集,企業自身的規模經濟效應和行業整體的規模經濟效益疊加,我們就可以在湘南地區打造出一個上百億級別的高新技術產業出來。”

  鍾仁興點點頭,隨後笑著道:“張總,你的眼光和膽氣確實讓人欽佩,這樣吧,我們的意見基本上也可以統一起來,今天也算是我們第一次談這件事,不可能一下子就定的了,我們這邊也要對愛華電子做深入的瞭解,還要跟省裡面打請示報告,你們那邊有什麼材料麻煩安排人對接一下,另外,麻煩張總在省裡面那邊也提一下,下次見面,希望能有好消息。”

  張雲起點頭說行。

  他起身笑著和鍾仁興握了下手。

  鍾仁興親自送張雲起和趙健強出門。

  

  鍾仁興想留張雲起一起吃箇中飯,順帶探討一下怎麼合作盤活省裡的國營企業的一些問題。但張雲起對這件事情沒有什麼興趣,婉拒了。

  從省國資公司出來後,張雲起和趙健強坐在奔馳車上,兩人私下聊了起來。

  趙健強點了一根菸,說道:“我就知道這樣一個局面,省裡不是江川。現在那個地方上的資金不是捉襟見肘?能不考慮經濟利益不遺餘力支持你的,也只有江川。”

  趙健強頓了頓,又說道:“鍾仁興猶豫是正常的,第一次見面嘛,但也不要把他的意見太當一回事兒,說白了點,他和我一樣,就是一個幹活的,清楚怎麼回事就行了,這事情還是要從省裡面推才行,只要省裡一句話,鍾仁興還不屁顛屁顛立馬乾?沒錢他賣地也得湊出來!如果省裡推不了,你要實在缺錢,江川也會想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