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逼我做神仙 作品

第261章 祭蝗神

  廟中間,用竹篾、草稈、雜草等,做了一個兩三米高的神像。

  神像下半身像人,有雙腿,上半身則是螞蚱的樣子,栩栩如生。

  上面編織的草還泛著青色,顯然是剛做出來不久的。

  張百萬主動跟路邊的一位農夫搭訕道:“老鄉,這是幹嘛呢?”

  農夫見馬車裝飾豪華,有些靦腆道:“回貴人,我們在祭蝗神呢。”

  張天暗道不妙,問道:“祭蝗神?可是為了除田裡的害蟲?”

  “噫……貴人,可不能這麼說。”農夫臉色一急,“那是蝗神的徒子徒孫,只是餓了,不得已吃些莊稼,不能叫害蟲。”

  “我們請了夔州城的舉人老爺過來,寫了祭文,請蝗神將他的徒子徒孫收回去。”

  “待收成之後,再正式立廟,奉上三牲祭拜。”

  張天臉色一沉。

  果然,預想中最壞的情況來了。

  蝗災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心,是迷信。

  見到災害不及時預防,趁蝗蟲未成勢之前捕殺。

  反而在這裡祭拜,指望那虛無縹緲的蝗神收了他們的徒子徒孫。

  那後果可想而知!

  張天迅速讓Ai查找了一些蝗蟲的資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在後世,國內已經根治了蝗蟲災害。

  偶爾看到蝗災的消息,都是發生在非洲或者美洲等遙遠地域,都是當吃瓜新聞看的。

  根本無法體會到蝗災有多可怕。

  但有史記載,秦漢以來,及至明清,平均三兩年就會發生一次蝗災,規模有大有小。

  最要命的是,蝗災發生的時間,往往是在四到九月之間,正是“百穀長養成熟之時”,危害極大。

  每當有蝗災,往往就意味著饑荒、動亂、死亡。

  很多時候,在史書上只留下短短的幾句話:

  “連年旱、蝗,赤地數千裡。”

  “是歲飢,人相食!”

  但百姓也不是一開始就愚昧的,也想過無數種方法抗爭。

  但是,最終都是無力迴天,只得屈服這種天災,將之神化。

  漸漸的,大家蝗災與“修德”、“上天懲罰”聯繫在一起。

  唐太宗時有吃蝗自責的故事,以示願意承擔失德之罪,莫連累百姓。

  唐朝時的汴州刺史倪若水,曾公然拒絕御史滅蝗的指令。

  並且還說:“蝗是天災,自宜修德。劉聰時除既不得,為害更深。”

  意思是說:蝗災是天災,修德才是唯一辦法。前朝有個人叫劉聰,也曾經嘗試除滅蝗蟲,結果就招致了更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