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逼我做神仙 作品

第364章 眾多瑣事

  將來再優化幾批種子,改進一下種植之法,百擔可期。

  但玉米就稍差了些。

  結的玉米顆粒倒是不小,但是一根玉米棒子上,只有幾十粒玉米。

  棒子上肉眼可見的,有大塊的地方留著空白。

  若是全部結滿,十擔起步輕輕鬆鬆。

  即使現在,畝產也有三擔之多,已經比稻穀多了一截。

  受此激勵,朝廷更加重視農科。

  不但安排了3支隊伍專門研究提高土豆、玉米、稻穀的產量,就連其他農作物,都在逐步鋪開。

  每年都錄取了大量的農科童生加入研究。

  因為農科科舉要晉升,需要耕作試驗田,總結出增產良法。

  最早負責土豆、玉米的這一批農夫,先後晉升為“農科秀才”。

  一時間,榮歸故里,簡直比舉人老爺還要風光。

  讀經義的舉人老爺,需要百姓的供養。

  敬畏歸敬畏,卻不關普通老百姓什麼事。

  但農科秀才可不同。

  回到故鄉,給農夫指點一下,到了收成之時,產量立竿見影。

  十里八鄉的百姓,但凡聽到有農科秀才回鄉,那都是讓族裡帶著禮物登門。

  只求能夠讓農科秀才去鄉里指點幾句。

  一造下來,產量能夠與其他鄉拉開明顯的差距。

  如此一來,農科之人在百姓眼中更加寶貴。

  甚至出現“搶人”的情景。

  受此影響,不少普通百姓的子女也開始走農科一道。

  反正考農科對經義要求不高,能夠識文斷句就行。

  關鍵是懂得種莊稼,找出增產之法。

  …………

  整個安朝欣欣向榮,只要糧食產量一上來,人口必然大規模增加。

  到時候,將會是一個遠超漢唐的盛世。

  然而,就在此時。

  前去吐蕃“滅佛”的儒、道、佛三家之人,終於激發了第一次天擊!

  大半個安朝國土,都能夠看到一道天劍般的光芒,自東向西,射入吐蕃高原。

  真正意義上的滅佛,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