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逼我做神仙 作品

第477章 找上來的麻煩

  想到這裡,張天不禁一笑。

  耶律大石這個“祭司王約翰”名號的由來,跟自己的“仙人”光環一樣。

  有陰差陽錯的成分,也有有心之人的故意推動。

  當時正值歐洲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戰敗期間。

  十字軍遭遇中亞的塞爾柱突厥軍隊,屢屢吃癟,打了不少敗仗。

  伊斯蘭教徒讓基督徒在敘利亞-巴勒斯坦一帶疲於奔命,最後不得不折返回歐洲。

  沒想到過了幾年,歐洲那邊就聽說令他們頭皮發麻的塞爾柱軍隊,在卡特萬吃了大敗仗。

  因為西遼採取的是“宗教自由”的政策,統治的疆域裡有很多基督教徒。

  這些教徒也不知是出於什麼心理,回到歐洲後,就將耶律大石宣揚信奉基督教的祭司國王。

  將他吹捧成是基督教在東方的偉大拯救者和捍衛者。

  因為基督教是一神論。

  在很多信徒眼裡,是很難理解“宗教自由”這樣的政策的。

  一個國家,要麼是由基督教主導,要麼是由伊斯蘭教徒主導。

  一個信教的國王,絕不可能允許自己國土信奉第二種宗教。

  所以,這個說法很有市場,深受歐洲基督教徒的追捧。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這位所謂的“祭司王約翰”,不但不是基督徒,而是一位信佛的儒生。

  光是“信佛的儒生”這個身份,估計就足以令歐洲的基督教徒眼睛轉圈圈了。

  那些從西遼回到歐洲的基督徒,估計也不知道怎麼跟歐洲教徒解釋清楚。

  一個國王,是如何做到一邊讀著“儒教”的“聖經”,一邊信著佛教的佛陀。

  然後還允許基督教徒、伊斯蘭教徒、景教教徒等隨便來統治疆域裡傳教。

  若是強行解釋,恐怕就像那位見過張天的艾哈邁德,被打為叛徒、褻神者之類。

  於是,種種因素疊加之下,耶律大石莫名其妙就獲得了“祭司王約翰”這麼一個名號。

  甚至歐洲的基督教徒在宗教戰爭中失利時,還有人派使者跑來東方,想尋找傳說中長生不死、富裕強大的祭司王約翰。

  請他他駕著七彩祥雲,來拯救他們夢中的聖城耶路撒冷。

  張天算了算時間。

  卡特萬草原之戰到現在,過去了很多年,連耶律大石的兒子耶律夷列都親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