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逼我做神仙 作品

第483章 巖刻留記

  “只要我們誠心歸附中原王朝,在仙人眼裡,就是炎黃子孫。”

  “若是半路發病了,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如此一說,耶律夷列才稍稍安心了一些。

  此時正值夏季。

  天山山脈沒有想象中的寒冷和荒涼,反而鬱鬱蔥蔥,遍地綠色。

  遠處的山峰上,還有一些常年的積雪未融化。

  白色與綠色的草木相映襯,給這片山脈增加了一抹純潔的白色。

  天山山脈是東亞與中亞之間的一條天然屏障。

  一般來說,在中原人眼裡的西域,出了玉門關就是。

  羅布泊、塔里木盆地在中原看來,都已經屬於“西域”了。

  但真正脫離中原王朝掌控的西域,往往要越過天山山脈,抵達另一面的中亞地區。

  中原之地,正是因為有了天山山脈,以及最北的阿爾泰山,南邊崑崙山脈三座山脈的隔開,得以形成中原特有的文明。

  也不知道是幸與不幸。

  因為有這三座山脈,東亞與中亞、西方交流不便,免受了外族入侵。

  但也正因為這三座山脈,導致西出困難。

  中原王朝數千年來,一直在東亞這個地方打轉轉。

  直到工業大革命之後,航海技術發達,才從海上打破這個歷史循環。

  徐聞第一次來到天山。

  看到沿途的雄偉山峰,激情澎湃,想作詩一首,以記天山一行。

  奈何他在詩詞方面的才華實在不高,憋了半天,才吟道: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這麼著名的詩,連張天都會背。

  張天笑道:“徐聞,你的詩呢?”

  “可別拿李白的詩來充數。”

  徐聞訕訕道:“仙師,弟子詩才有限,有先賢珠玉在前,就不班門弄斧了。”

  “那你身為文人,路過天山,就不想寫些詩詞文章來紀念一下?”

  “呃……弟子倒可以寫一篇遊記,以記天山一行。”

  說著,徐聞看了看前方,道:“前方有一巖壁,剛好可以將仙師西出一行,銘刻在上。”

  徐聞策馬上前,叫停車隊。

  苦思冥想了一會,終於憋出了一篇文章:

  “安朝六十年,七月十六日,弟子徐聞隨仙師西行,駕車而行,至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