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逼我做神仙 作品

第493章 無奈的唯一辦法

  “這還是這兩國曾為漢唐疆域,文字、習俗相通,治理起來方便。”

  “西域諸國的國土面積不比天金、西夏加起來小,信仰與文化又與大遼格格不入。”

  “弟子曾與皇兄探討過,只能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唉……”

  說到這裡,大遼的君臣臉上滿是失落之情。

  這潑天的富貴都送到嘴裡來了,自己接不住呀。

  其實,按照大遼的戰力。

  只要人口足夠,不需要張天出手,也可以將西域諸國打下來。

  只是沒有那麼輕鬆罷了。

  在原來西遼的歷史,反覆看到這樣的情景:

  西遼出兵打葛羅祿人、呼羅珊、花剌子模等,他們很快臣服,納稅上貢。

  過了一些年,這些臣服的地區和國家,覺得自己又行了。

  於是停止納稅,起兵叛亂。

  西遼的軍隊再過來打一遍,各國各地區再次臣服,又稱臣納貢。

  如此反覆,直到西遼亡國。

  這種情形,倒不是西遼獨有,只是它表現得比較明顯。

  在中原周圍的那些邊緣小國,例如高麗、流求、大理、交趾等,中原王朝不是沒打過。

  但打贏了治理不來,最終也是放任自流。

  在原來的歷史中,蒙古帝國打下的疆域前所未有的大,橫貫歐亞大陸。

  是人類世界歷史上統治疆域最大的帝國。

  但是,這個疆域的水分很大。

  很多地區被打敗了,為了避免被屠殺,不得不臣服。

  但只是名義上歸屬大蒙,可能境內一個蒙古人都沒有。

  這倒和西遼的情況類似,兩國最終都是不過百年的國運。

  張天忽然想起了諸葛亮的七擒孟獲。

  恐怕不是諸葛亮想“以德服人”,而是無奈。

  如果當年蜀國能夠佔據這些疆域,誰跟你以德服人?

  奈何人口不夠,國力不允許,只能成就一段“佳話”,以夷制夷。

  諸葛亮將孟獲打得徹底心悅誠服,南方從此再無後顧之憂。

  張天微嘆一聲,難道自己要當一回諸葛亮,要“以德服人”了?

  徐聞看出張天的憂慮,道:“仙師,弟子聽傅瑾瑜書信所言,仙師與他們的真主安拉有交情。”

  “還曾請安拉顯現神蹟,度化了一名信徒。”

  “若是仙師為難,不如請出安拉,斥責他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