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秋風 作品

第三百六十五章 江南士子

  可以想像當時北方士子們的憤怒,一定是捶胸頓足,撕書燒筆,然後他們在狂怒中又發現了一個扯淡的現象。

  主持本屆會試的主考官劉三吾、副考官白信蹈也都是南方人!

  然後有想象力更豐富的北方士子忽然提出:太祖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也是不折不扣的南方人啊!

  北方士子的憤怒瞬間到達了巔峰,他們不顧性命地衝擊上訪,跑到當時士子們的孃家——禮部大門口去喊冤,狀告考官舞弊,朝廷不公!

  而這憤怒的火焰也同時點燃了朝堂裡的北方官員們。他們比士子們甚至更敏感,因為在朝堂上,老鄉是一筆非常寶貴的政治財富!

  那幫南方人搞不過我們,就去搞我們的後輩,想要讓我們在大明的政治血緣上斷子絕孫啊!然後他們好欺負我們這些政治絕戶!

  於是,所謂的科舉舞弊案一下就成了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嚴重威脅到了剛剛成立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也火了,立刻成立調查組,調查科舉舞弊一案。

  他本來以為,按照概率算,這種結果肯定是有問題的,就算主考官劉三吾德高望重,不會有問題,沒準會有其他人搞了點小動作。

  沒想到調查組一番調查後,拿出了大量的證據,證明整個考試過程,公開公平公正,沒有問題。

  更有人私下推測,是朱元璋剛搞的藍玉案,殺了很多北方官員,導致北方士子中真正有學問的都不願意來參加考試了!

  但這樣的結果,別說北方士子和官員不接受,朱元璋也更沒法接受。怎麼著?調查來調查去,責任竟是我自己?

  所以朱元璋直接宣佈本次科舉確實有舞弊,不但有舞弊,而且舞弊就是為了替藍玉一案洩憤出氣。

  這個罪名一定,整個考試小組大禍臨頭,除了劉三吾因為德高望重,名氣太大,被判了流放外,剩下的人幾乎都被朱元璋幹掉了。

  然後朱元璋廢除了本次科舉的成績,又組織了一次考試,錄取了更多北方士子,這才將這場匪夷所思的科考舞弊案平息下去。

  這次案件,歷來史學界主流的聲音,都認為考官們是冤枉的,是老朱為了穩定朝局推出去的背鍋俠。

  但歷朝歷代卻很少有替這些人鳴冤的,因為這裡有個深刻的道理:當一件事巧合到不可思議的程度時,被巧合冤枉的人也就顯得不那麼冤枉了。

  比如你出差忽然回家,剛好看到隔壁老王在你家衛生間裡洗完澡,且只穿著條內褲。

  老王再三告訴你,他真的是你媳婦請來幫忙通下水道的,因為怕弄髒了衣服,所以把衣服都脫在外面了。

  也因為通下水道弄了一身的髒東西,所以不得不洗了個澡。現在問題來了,你信不信?

  老王真的可能是冤枉的,你妻子能證明,甚至下水道里掏出來的頭髮也能證明,但你能信嗎?

  從那之後,大明的科舉就分成了南北榜,也不用彼此競爭了,朝廷定好比例,你們只跟同區域的競爭就行了。

  朱元璋穩定了局勢後,也覺得對隔壁老王痛下殺手有些不好意思。考慮到當時南方的平均文化水平確實比較高,因此定的比例也偏向南方。

  比例大概是四六開,北四南六,南、北方士子和官員都能接受,由此科舉考試進入了一個和平競爭的時期。

  但這次嘉靖開恩科,一來韃靼人圍城,南方士子來參加的確實人數少;二來這個恩科大家心知肚明,是嘉靖為了悼念蕭風的,而蕭風是個地道的北方人。

  因此考官在錄取時微調了比例,以五比五的比例錄取了南北方的士子,此時這三個南方士子,氣勢洶洶的,就是責問蕭風,為何朝廷要壞了規矩!

  蕭風這才明白趙文華一直強調他是代表朝廷的險惡用心。

  若是他閉口不言,或者顧左右而言他,那等於是在江南百姓面前,默認了朝廷這次欺負了南方。

  若是他開口解釋,那無論解釋多少客觀原因,南方士子都會有一句話等著他:“當初我們五十一人全部上榜時,你們怎麼不說是客觀原因呢?”

  蕭風嘆了口氣,忽然回頭看向禮部尚書:“尚書大人,這是禮部該管之事,不知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