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秋風 作品

第五百一十六章 黎民百姓

  眾位土司默然,之前苗疆地區是不執行大明律法的,執行的是苗人的規矩。

  這些規矩中,既有大土司的規矩,也有蠱神山的規矩,甚至各處土司都有自己單獨的規矩。

  如今大祭司謀逆,與大土司火併死了,祭司們也都死了,蠱神山不存在了,那部分規矩自然也就沒了。

  但規矩意味著權利,沒人願意放棄權利,別說小土司們對自己手中的規矩不願意說改就改,就連大土司也頗為猶豫。

  蕭風知道此事是今後苗疆的隱患所在,今天必須說清楚,他端著酒杯,微笑著看著大土司。

  “大土司可知我這次進苗疆,帶了多少人來嗎?”

  大土司遲疑一下:“下官猜想,至少有五千人馬。”

  蕭風搖搖頭,湊到大土司耳朵邊上,用極輕的聲音說道。

  “我只帶了五百人,就殺了蠱神,滅了蠱神山,順便打垮了熊力的五百侍衛。你若不信,到蠱神山上數數屍體便知。”

  大土司激靈一下站了起來,舉杯一飲而盡:“各位兄弟!我既決心追隨大明,改弦更張是自然之理!

  大明的律法,以後就是我大土司的規矩!各位兄弟若不願改自己的規矩,我也無法,只是若朝廷怪罪,我也無法迴護啊!”

  各個小土司一見大土司服軟了,也不敢猶豫了,趕緊都喝了酒,生怕喝慢了會單獨面對朝廷的怪罪。

  蕭風暗暗鬆了口氣,他還真擔心這些人沉默對抗,就是不表態。朝廷雖然有能力滅了苗疆,但蕭風絕不能允許那種局面出現。

  一個小土司心有不甘,小聲嘀咕著:“就怕漢人的官不拿咱們苗人當人啊,他們動不動什麼炎黃子孫,可咱們是蚩尤神的後代,跟他們不是一夥的呢。”

  蕭風大聲道:“誰說咱們不是一夥的?不止大明,歷朝歷代都從來沒把苗人當過外人,甚至還把苗人放在漢人之前,以示親近!”

  眾人都是一愣,連見多識廣的大土司也看向蕭風,不解其意,海瑞更是長大了嘴,剛吃進嘴裡的一顆肉丸子都掉在了桌子上。

  蕭風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各位可知,歷朝歷代,朝廷下發詔令之時,都會寫上‘黎民百姓’周知。你們可知道,黎民和百姓其實是兩個詞。

  黎民代表九黎之民,其先祖即為蚩尤;百姓代表百家之姓,其先祖即為炎黃。朝廷將黎民放在百姓之前,對九黎之民還不夠尊重嗎?”

  土司們都愣住了,九黎是上古時期的說法,並非只包括苗族,但確實是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群體,這在苗疆也是歷代相傳的。

  只是從來沒有人想過,黎民居然是從九黎之民來的!而百姓是漢人的說法,也頗有道理,漢人可不是有本啟蒙書就叫《百家姓》嗎?

  大土司也激動了,隔著桌子向海瑞一抱拳:“海大人,你在學堂中教娃子們讀書,漢人是有《百家姓》這本書的吧?”

  海瑞皺著眉頭,十分嚴謹地想了想:“《百家姓》是沒錯的,但黎民百姓這個詞其實是出自春秋時期……”

  蕭風笑吟吟地看著海瑞:“海大人,說道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的《論語》裡有一段,魯定公問孔子治國之道的,想起來也十分有趣啊。”

  土司們不知道《百家姓》和《論語》有什麼關係,都覺得蕭風這思維有點跳躍,這事兒和大土司現在問的問題有關係嗎?

  海瑞的臉色卻變了,他猶豫再三,艱難的點點頭,就像蕭風問的問題有多為難他一樣。

  “不錯,蕭大人的解釋完全正確,毫無爭議。”

  土司們都開心了,想不到苗疆人民一直都和漢人是混在一起的,那現在重新混在一起,也就沒什麼心理障礙了。

  坐在海瑞身邊的,是跟海瑞一起煽動百姓來大土司府請願的兩個學官。其中一個學官吃得滿嘴流油,含含糊糊地問海瑞。

  “海大人,蕭大人剛才問的《論語》裡那段,魯定公問孔子治國之道的,是不是‘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那一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