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種田:我有一座物資回收空間 作品

第145章 這是自己兒子?

  盧照凌雖然年紀不大,但是這些年走過的地方也不少。

  他知道,先不提國家本身就有些山民,隱戶,大戶人家的奴僕,這些沒有多大的危害的人,不算在戶籍之中,那些對國家有危害的,諸如江湖遊俠,山賊土匪,流民也是不在戶籍裡的。

  這些人不僅不繳納賦稅,而且還會對國家產生莫大的危害。

  尤其是每逢災荒之年,這些流民就會聚集在一起,惹事生亂。

  一旦超過一定的界限,甚至會覆滅整個國家。

  盧照凌也沒有想到,像是葉琛這種甚至沒走出過北海縣的農夫,竟然會知道這些。

  看到他真的小瞧葉琛了。

  盧照凌的表情也更加嚴肅了一些,“往年朝廷的做法,向來是剿撫並用,剿乃是屠殺成氣候大規模有反意的人,這樣可以減輕賑災的壓力,同時給以小規模的流民以震懾,撫則是開倉放糧,廣設粥棚,安撫流民,等到災害過去,再將這些流民送回原籍,無家可歸者,送去無主之地開荒。”

  葉琛看向溫華,“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盧照凌所說的措施,乃是國家統治者的常用手段,短時間內非常有效。

  但有很大的侷限性,當流民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崩。明朝就是這麼滅亡的。

  而且這種做法,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過於殘酷。

  溫華,在農村長大,他的思想應該更多的是基於百姓,只不過他為人古板,思想需要刺激才能更加開放。

  葉琛繼續開口,“鎮壓和安撫只能解決一時的流民問題,根本原因是什麼,可曾想過?”

  見溫華依然沉吟不語,盧照凌扯了扯嘴角道:“剛剛不是說了嗎?因為天災,產生了流民。”

  “非也。”溫華緩聲道:“天災只是一個外界的一個偶然的刺激性元素而已,就像是天氣驟降而感染風寒一樣,根本原因在於人的身體過於虛弱了。拿河南、河北、河東三道為例,因為這裡曾屬於竇建德、王世充的地盤,導致國家制定賦稅標準時,本身就比其他的道要高一些,甚至災荒之年不僅不降稅,還會增加稅收以補貼其他道,甚至於有些地方出現了即便是豐收之年,因為稅收也會餓死人的情況。”

  “國家的賦稅本身就重,而地方官員又百般攤派,橫行鄉里,百姓為魚肉,土豪劣紳又藉機兼併土地,欺壓鄉民,百姓本身就已經到了虛弱不堪的地步,這才導致了稍有災害,便人人有餓死之危。”

  “若是百姓家中有存糧,即便是鬧災,也可以安心治理,全心全意對抗,而不是將一門心思全都用在四處尋找吃食上。”

  “這才是流民大規模形成的根本原因。”

  葉大壯插話道:“還是盧縣令好,給我們減免了一半的賦稅。”

  盧照凌得意地道:“我姐當然最好!”

  葉二壯開口道:“安丘縣的賦稅就很重,我聽說不少百姓已經開始鬧了。”

  趙菁菁也難得地說一次話,“別說是安丘縣,我聽三伯母說,孫家莊都開始鬧了呢。”

  “自己辛辛苦苦收拾莊稼,一年到頭還沒吃飯,這還種地幹啥?”三壯吐了一口唾沫,“還不如打仗呢,去別的國家搶!反正他們都是蠻夷,合該給咱們大周進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