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種田:我有一座物資回收空間 作品

第150章 有一種下山的姿勢

  這還是第一次,這小子跟他提起這方面的事。

  這說明,正兒在清河村確實是受到了溫華的影響,這是一件大好事。

  看著老姐臉上烏雲滾滾,盧照凌踮腳已經準備跑路了。

  但老姐的臉色忽然又變了,開口道:“阿弟,你可知道北海縣治下有多少個村莊?這兩年修建平倉已經花了多少銀兩?你覺得現在這種情況下,阿姐還有多少銀子去用來修學堂呢?”盧縣令拍了拍盧照凌那不算寬厚的肩膀,“你能有這份心,說明你開始成長了。但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從實際出發。”

  “國朝講究皇權不下縣,並非國朝不想,而是國力不支撐罷了。”盧縣令藉機給盧照凌科普道:“阿姐經常在各個鎮上跑,已經是累得不行了,若是每個村子,阿姐都要管,那豈不是要活活累死,朝廷也是沒有銀子去管的,你若是真的有心,何不另想他法?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呢。”

  “行了姐,你說的那些大道理我都懂。”盧照凌不耐煩地說道:“清河村有老葉,有葉村長,用得到我越俎代庖,我就想表達一份我的誠意,這樣吧,既然你不願意幫忙蓋學堂,你捐點錢吧。”

  溫華那些自制品,實在是太粗糙了。盧照凌壓根就看不上。

  而且只有前幾名才有獎勵,那其他人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麼?

  他買個四五十套回去,送給那些窮小子,想必,那些孩子一定會用崇拜的眼神看著他,他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地位,一定會超過溫華。

  “阿姐,你不會拒絕我吧?”盧照凌伸出手,“一套最便宜的筆墨紙硯三兩銀子,五十套也就一百五十兩銀子,快給我。”

  盧縣令有點肉疼,他雖是官員,但俸祿真的不高,不貪不腐,兩袖清風。

  家裡這些吃穿用度光靠俸祿根本就不夠,是父親死後,家族剝離給家裡的產業。

  這些產業都是交給家裡人打理,賺來的銀子每年會有專人送來,一年的收益也不過是三四百而已。

  這小子一張口,就要走了盧家半年的收益。

  罷了罷了,這孩子也難得提一次正經的要求,他這個當姐的,除了答應還能怎樣?

  盧縣令轉身去了書房,寫了一張憑貼,靠此憑貼可以去櫃坊(唐朝和周朝時期的銀行)支取紋銀一百五十兩。

  盧照凌拿著憑貼就撤了,飛快的朝櫃坊跑去,置辦好東西就往城門口奔去。

  葉琛和葉老太太都置辦好了東西,溫華也談好了幾個學生,幾人坐在牛車上閒聊等著,一抬眼,看到盧照凌左右手各拎著兩個大布包。

  葉老太太立馬跳下車,過去幫忙拎起布包:“盧少爺,這是啥,咋這麼沉?”

  “這是筆墨紙硯。”盧照凌坐在牛車上,將布包打開,“一共是五十套,正好給在學堂讀書的孩子們。”

  葉琛皺眉:“你不是回去拿書嗎?”

  盧照凌一拍大腿。

  他何止是拿書,還準備在家裡偷偷喝上一場呢。

  還有他的工錢,本來也準備交給老姐的。

  結果全忘了!

  他現在跳下車回去,還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