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種田:我有一座物資回收空間 作品

第155章 知識改變命運

  葉琛對於武周的科舉制度並不是非常熟悉,但是也知道,大體上是三月份,溫華要去青州趕考,得提前一兩個月出發,得熟悉考場,打點關係,怎麼也要一兩個月。

  也就是說,過完年,溫華就得走了。

  見葉琛在思索,村長繼續道:“小葉村長,我看村裡的孩子挺喜歡讀書的,你說咱們村修個像樣的學堂怎麼樣?我直接以族長的身份,要求族人打土坯,修個寬敞兩趟的學堂,我估計用不了多久的。”

  葉琛點頭:“修學堂不難,難的是去哪裡請先生。像是溫華這種有才華,根基紮實的,可不多見。”

  “請先生不難,見錢眼開的先生有的是。”盧照凌路過,止住腳步道:“就是我覺得,堂堂的學堂,不雅緻也就算了,還是土坯的,是不是有點丟人,反正是要傳承下去的,不如村裡的公庫出大頭,然後鄉親們家家戶戶湊一些,建個青磚房。”

  “說得容易,你可知道村裡鄉親們的餘錢,都是攢著婚喪嫁娶的,如何能用來建學堂。”葉琛開口道:“而且若是喜歡學習,跟在什麼環境又有什麼關係?”

  盧照凌撇撇嘴,這個老葉是真的扣啊。

  等到他有錢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村裡修學堂,讓孩子們都能讀書。

  “今天為師給大家佈置的作業是,天氣轉涼後,該如何禦寒。”

  “穿三條褲子。”

  “在屋裡點一把火!”

  “爸媽抱在一起,弟弟妹妹抱在一起。”

  孩子們踴躍發言,溫華覺得有必要跟某些家長談一談作風問題,在孩子面前,能不能注意一些。

  “好了,先不要說了,大家回去開動腦筋,明日上課的時候,為師要提問。”

  課堂裡傳來的溫華的聲音。

  葉琛聞言,先是一愣,他沒想到,溫華竟然能提前想到此事,孩子們集思廣益,總歸能想出一些辦法,到時候冬天到了,大家就有了禦寒之法。

  這大體就是讀書的意義吧。

  葉琛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後世自己去重慶旅遊的時候,在杜甫草堂見過一首杜甫寫的詩,“晚來江門失大木,猛風中夜吹白屋。天兵斬斷青海戎,殺氣南行動地軸,不爾苦寒何太酷。”

  這位詩人真的挺倒黴的,不是八月秋高風怒號,卷他屋上八重茅,就是天兵斬斷青海戎。

  此時,他倒不是關注杜甫的一生,他關注的是,重慶都那麼冷?

  那麼青州得冷成什麼樣子?

  葉琛瞭解到,唐人和武周人,想要禦寒真的挺難得,在這個沒有棉花的時候。

  其中有一種比較奢侈的方法,是收購學堂廢棄的紙張,製作紙衣。

  那玩意有啥用啊?

  中國什麼時候出現棉花的呢?

  算了,還是先蓋房子吧。

  回到家後,葉琛就將蓋房子的事情宣佈了,孩子們興奮到了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