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流韻 作品

第192章 驚變(上)

    這個新年,禮部貢舉的鎖院,比往年都早許多,提前到了正月初三。



    本年知貢舉的考官蔡京,以及同知貢舉的各部侍郎、臺諫官員,加上監試、編排試卷官、封彌官、謄錄官、巡鋪官等與科考有關的中官小吏,都由天子欽定的內侍集結清點,衣冠莊重,騎馬乘車,來到貢院外,焚香拜過孔聖人,才進入設在太學的貢院內。



    貢院自此關閉上封,由內侍率領禁軍圍守。裡頭各級官員擬定試題、安排座次、商議考務等,外界皆不得知。



    這是宋代貢舉有別於唐代科舉之處。



    唐代科舉,考卷顯露考生姓名,考生赴試前甚至可以攜帶自己的詩詞文賦四處拜會達官顯貴進行“投卷”,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宋代則不僅規定考卷要由書手另行謄抄,卷子也要糊名,幾位主考官更是鎖院前才定下、入院後才集體出題,都是為了儘量避免考官錄取相熟的考生,或者考官洩題給考生。



    鎖院到了早春二月,白日的風中滲出一星半點暖意之際,院試終於開考了。



    紫殿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無譁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



    一日光陰匆匆而過,宋代科考不許秉燭答題,故而到了酉時,最後幾名考生也前後相繼地步出科場。



    “王荊公(指王安石)當年進言官家,廢詩賦,改由經義策論取士,真乃社稷之臣。文章應關乎經義禮教,而非童子偏誇作賦工,方能經邦濟世。”



    “兄臺所言有理。如那蘇學士一般,固然能妙筆生花,寫出的詩詞有文采、重妙悟、尚理趣,但若以此標準為朝廷遴選賢才,只怕選出的都是一群青春做賦、皓首窮經的書呆子吧。”



    “嗬,你這話我可不敢苟同。君不見,王臨川(還是指王安石)以改制之名,行鼓吹自己的新學之實,獨尊自己編纂的《三經新義》為顯學,這不是一言堂,又是什麼?”



    “餘也附議足下這個說法。詩賦增修養,策論考實戰,但專以經義取士算什麼?聽說王臨川到了晚年,對自己當年之舉以頗有悔意。”



    “呵呵,那照你這麼說,如今紹述新政的取士是大謬特謬咯?”



    “哎,你尚未名列金榜、就扣得好大一頂帽子吶。吾等皆為讀書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若不能暢所欲言,請問萬馬齊喑如何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