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3章 兩位神醫在守攤

劉波製作的小卡片就寫了兩個大字,“趕會”。

當時寫這兩個字時,大家都是不理解的,不明白這“趕會”是什麼意思,又為什麼只寫這兩個字,又能取到什麼效果。

其實,別說三國時期的人不明白“趕會”是啥意思,它又代表著什麼,就是二十一世紀的人,也有好多不明白“趕會”是什麼意思,也沒有這個“趕會”的經歷。

其實,在中國的商業活動中,有二個是永遠無法避開,一個是趕廟會,一個是趕大集。

在河南省中部地區,很多村落都有定期貿易日,大點的村莊有按月定期的。

小點的村莊是按年的,一年一個定期集會。如某村二月初五有集會(俗稱,有會)。

附近多個村莊的人都會趕來購物或者串親戚。集會也給親戚們提供一個走親戚的好日子。

一般有會的村落,大多會請來一個戲劇團表演,大多表演3天左右。

趕會和趕集的區別,在中部地區,趕集一般指清早(早飯前)到附近村落固定的集會購買一些菜之類的,時間較短,大概是早飯的時候都散場了。而趕會不同,一般都持續3天左右。

而什麼是廟會呢?廟會通常都是很有故事的人物,流傳至今,形成一種文化,一般一年一度,比如河南省許昌市霸陵橋廟會,每年一月一日的廟會,那來頭很大,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關羽關公和曹操的往事。

所以在當地非常出名,方圓幾百公里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商機也是無限,小吃,飾品,愛風無聲廟會譜,應有盡有,並且小吃,好吃不貴,很是讓人羨慕。

什麼是趕集呢?趕集一般是當地人形成一種固定的商業行為,一般逢幾,比如逢4,就是每月陰曆,帶4的時間都可以有趕集,大家一塊去買東西。

當然也有商家去賣東西,一般也是很熱鬧,不過隨著現在網購普及,現在的趕集越來越少了。

因為農村趕集是一種民俗文化,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很多農村的集會都已經在減少了。趕集的這一習俗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時期。

在古代,人們會把家中多餘的東西帶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去進行交換,以此來換取他們需要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衍生出了趕集這一習俗。

在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背景下,受當時大環境和政策的影響,市場經濟並不十分活躍。比如北方一些省份,一般來說,根據農曆,一些鄉鎮是每逢單日子就是集市。

這一天,來自四面八方的村民會去市場買東西。人非常多,看起來非常熱鬧。這一天的街上到處都是擺的攤位,流動商販通常去附近的村莊和城鎮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