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舒秦冰 作品

243章 許舒是怎麼贏的

  院中又是一番忙亂後,只剩了趙先禮和趙先仁兩兄弟。

  “想不到如此死局都讓許舒解開了,乾坤敗得不冤。”

  趙先禮沉沉一嘆,“我至今想不明白,為何一首詩文,能迸發出這麼大的力量。

  老四,你是聰明人,可否為我解惑?”

  趙先仁道,“二哥,可還記得,正氣歌后記中的那句詩。”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如斯警句,堪稱振聾發聵。”

  趙先禮由衷讚賞,“怎的,這句詩有什麼問題?”

  趙先仁道,“這句詩當然沒問題,但其中暗藏著許舒翻盤的關鍵?”

  “願聞其詳。”

  趙先禮主動替趙先仁分一杯茶。

  趙先仁道,“假屍案明擺著不是什麼疑難案件,結果,諸劍山管委會不問青紅皂白,將許舒逐出諸劍山。

  原因何在?不過是因為許舒這個小小的選人,和諸位委員的臉面比起來,不值一提。

  世上很多事屆時如此,對與錯從來不是關鍵,關鍵是這四個字:大小多少,舍小保大,舍少保多。

  現如今,許舒一篇正氣歌處,滿城傳唱,更兼詩歌的前言、後記,道明瞭自己的冤屈。

  這篇正氣歌就成了檄文,成了投槍,成了匕首。

  詩文中吹拍蘇耀庭和執政的幾句詩,都不算扭轉乾坤的關鍵。

  關鍵在於,正氣歌實在寫得太好了,註定名動天下。

  而隨著,正氣歌的名動天下,許舒的冤屈,也達於天下。

  假屍案的輿論,就不是一個諸劍山能壓得下去了,再發展下去,必成民怨。

  所謂蒼生淚,豈不就是民怨恨麼?

  許舒這小小的選人,不如委員會諸位委員的臉皮重要;

  同樣,諸位委員的臉皮,不如平息民怨,贏得民心重要。

  宗長老被捨棄,案件被重審,賞功堂從上到下整頓,就不足為怪了。”

  趙先仁一番分析說罷,趙先禮瞠目結舌,他自問頗有城府,但怎麼也想不到,一篇文章能做出這樣的局來。

  再聯繫到正氣歌傳唱到如此地步,必定非一朝一夕之功,顯然是許舒在諸劍山的監房中,就開始佈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