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小牛奶 作品

第307章 建成,世界譴責

 按照工程方案,第一座核電站選址於距京城不遠的燕郊地區。這片地區背靠群山,臨近一條寬闊的河流,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極為適合修建一座核電廠。 

 就這樣,趙陽親自主持了這項國之重器的全面建設工作。無論是地基的打樁,還是建築的平整,他都堅持親自監工,時刻掌控著工程的進度。 

 就連一些專家學者聽說這個消息後,也是不免心存疑慮。 

 有人搖頭嘆氣說這決計是異想天開,根本無法實現;也有人則對趙陽的能力表示了肯定,只是不放心會不會大手筆投資這項工程。 

 然而,事實卻很快讓那些懷疑論者失望了。在一紙指示下,全國性的大規模徵用開始了。 

 糧食,鋼鐵,汽油,水泥,無一倖免。 

 全國各地的工廠和倉庫不分晝夜被壓榨,源源不斷地將物資調撥到燕郊工地上。 

 更令人吃驚的是,一大批當時最頂尖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也應徵而來,加入到了這個前所未有的工程之中。 

 比如物理學家乾教授,當年他就是蘑菇蛋的主要研究員之一。 

 這位五旬高齡的老者一頭銀絲,雙目有神,只是偶爾會因為過度操勞而面色暗淡。 

 再比如常年從事核反應堆研究的袁教授。 

 這位六十幾歲的老者身材筆挺,談吐大氣,曾是工程院的院士,卻依然滿腔熱忱地投身到了核電站的修建工作中。 

 兩位老者雖然已是退休之年,但面對這個國家命運攸關的重大工程,依然全心全意地奉獻著自己的畢生所學。 

 除了這兩位曾參與過核武器研製的中流砥柱,還有一眾後起之秀,他們都懷揣著自己的獨特見解,為工程的推進貢獻出了自己的智慧結晶。 

 比如年紀輕輕便獲得博士學位的朱教授,在設計核反應堆的控制系統時提出了獨到見解;比如又有新晉碩士畢業的秦教授,他在材料選擇和安全防護上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在這些頂尖人才的共同參與下,工程進度一馬當先,效率之高,幾乎令所有人都感到驚訝。 

 趙陽更是窮盡心智,每日裡從早忙到晚,而且還經常半夜三更起來檢查進度。他偶爾也會親自參與到設計和建造的過程中去,併為工程師們支招解惑。 

 就這樣,在所有人的不懈努力下,這個被視為天方夜譚的核電站工程終於漸入佳境。 

 說到最後的關鍵一環,那就要數反應堆主體機組的組裝了。作為整個核電站的核心裝置,反應堆總成的建造可謂是事無鉅細,危機重重。 

 第一艘主體壓力容器就足足花費了上千噸的鋼材,並且對鋼材的質量要求極為苛刻。它全重幾萬噸,直徑達15米,高約20米,宛若一座小型建築。 

 這個重達上萬噸的龐然大物,就這樣緩緩被吊車吊起,送到反應堆安裝坑中。整個過程需要無數工人的精細操作配合,才得以圓滿完成。 

 和壓力容器一同運抵的,還有一根根精心鍛造的控制棒。控制棒的去留直接決定了整個反應堆能否穩定運行,所以在製造過程中必須格外小心,確保純度和尺寸的完全精準。 

 最後,當所有部件都順利安裝到位,就只剩下了一個最後的環節。那就是將180多根燃料組件緩緩送入反應堆堆芯中去。 

 為了確保 100% 的安全性,參與這個環節的所有人都需要穿戴上重達幾十斤的鉛橡膠防護服,就連眼睛也需用特殊鉛玻璃遮擋。 

 整個過程緩慢而艱難,陣陣沉悶的鉛鐵撞擊聲不絕於耳。每一個燃料棒的移動都需要無數次精密的計算和測量。 

 在一片壓抑而緊張的氛圍中,整個核心燃料堆終於被一步步集結完畢。隨後,大家就有序退出了放射性區域,來到安全的監控中心內。 

 "各就位,準備點火!"乾教授用他獨有的滄桑嗓音宣佈道,全場頓時肅然起敬。 

 趙陽也走到了顯示屏旁,時刻注視著各項參數的波動。只見控制檯上密密麻麻的按鈕,像是一支正在蓄勢待發的軍隊。 

 "收到!主控制權已轉移,準備就緒!"朱義權博士緊盯著幾十個顯示屏,大聲回覆道。 

 "第一道控制程序啟動!"秦儉明接著宣佈。 

 就在這電光石火的瞬間,一股強大的能量反應被引爆了!所有人只覺得整個監控中心都在微微震動,無比雄渾的能量就這樣狂野地湧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