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奇倒打一耙 作品

第三百章 韓趙伐魏

“若為穩妥計,魏軍只需固守,待韓、趙聯軍兵疲將乏、糧草將盡之時反擊便可。”一那樣說道。

“諸位以為,魏軍會如何應戰?”熊槐又問。

“揣魏王之心思,當固守以待反擊。”孫臏回道。

“如此,秦、齊、楚三國坐視中原亂戰,得利最大的看起來是秦國呢!”熊槐有些憂愁,他還是不死心,“有沒有辦法令秦、齊也捲入其中?”

眾人沉默。

“恐怕秦王、齊王也如寡人一般想法啊!”熊槐苦笑道。

“大王,此戰唯一的變數在於韓趙能否破城!”孫臏又道。

“伯靈以為其能破城否?”熊槐問道。

孫臏搖搖頭,“魏國雖沒落了,但趙國新敗,韓國恐亦畏首畏尾,不敢盡全力,是以臣推測此戰韓、趙難以破城。”

“有沒有辦法暗中助其破城?”

孫臏再度沉默起來。

眾人也都在思考:楚如何助韓趙破襄陵而不被秦、齊、魏察覺?

昭陽沉吟片刻,說道:“大王,臣以為多一事莫如少一事,任三晉亂鬥便是。齊國即便不出兵援魏,也必暗中謀燕與中山,且只要齊國不出兵,便無瑕顧楚。三晉之鬥,非短時間能見分曉,而我國也須專心與越國鬥上幾場。如此,關東各國皆亂,秦國坐山觀虎鬥,自然不會有異動。可若是一旦被秦國察覺我插手三晉爭鬥,恐亦不會袖手旁觀。”

昭陽的建議確實穩妥,可熊槐總想搞點事情出來拉秦國下水,想了又想,也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他嘆了口氣說道:“也罷,暫且靜觀襄陵之戰便是,如何應對此戰,我等還是見機行事吧!”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熊槐總算有所閒暇。自正式推行郡縣以來,熊槐擴大了令尹府的規模,郡縣上的事情都扔給了令尹府處理。昭陽每隔幾天都要將所有的奏摺以及對每一件事情的處理全部呈上,並總列一個事項表,以供熊槐審閱。無論大小事的奏摺,熊槐雖然不會全看,但也會抽查。左尹景華、右尹昭翦大部分時間都泡在了令尹府,協助昭陽處理政事。兩人分工不同,景華處理的是民事相關的事務,而昭翦則是處理刑、法相關的事務。要等到四大州牧正式處理各州政事以後,令尹府需要處理的事情就會相對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