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墨兮 作品

第八十二章 歸於平靜2

    “小祥變”、“大祥變”和“譚變”代表的是一個哀痛逐漸減緩的過程,具體的表現就是喪服由重減輕、質地由粗變細。

    古有《開元禮》規定,十三個月小祥、二十五個月大祥、二十七個月譚祭。

    這本是屬於葬之後的祭祀。

    但宣昭太皇太后生前留有遺詔,希望在她故去後一切喪葬禮儀盡皆從簡,無需勞民傷財。

    但宣武帝卻覺得,宣昭太皇太后生前為華燻國的江山社稷操持了一輩子,不願意讓宣昭太皇太后身後的喪葬太簡陋,故而按照華燻國曆代大行皇帝之禮入殮了宣昭太皇太后。

    但在宣昭太皇太后停靈期間,昭德皇后一再向宣武帝進言,希望宣武帝能按照宣昭太皇太后生前遺詔,將後續喪葬事宜從簡執行。

    大抵是不願意昭德皇后再添心傷,故,在宣昭太皇太后停靈期間,宣武帝下詔令曰:“……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臨三日,皆釋服。……以下,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釋服。”

    宣武帝不知道,他這道詔令一出,竟在未來形成了皇帝服喪以日易月的“權制”之制。變成了成服十三日後即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譚祭。

    實質上,“權制”是對皇帝在處理國家同家庭關係上的一種權宜之計,早除喪服是為了讓皇帝能更好地處理軍國大事。

    雖然如此,三年的新喪皇帝還是得守。

    “小祥”儀式舉行前兩日,禮部和太常寺會為宣武帝準備好由八升練布製作的冠、縗裳、腰絰等要換的衣裳;前一日毀廬為堊室。

    儀式開始後,宣武帝和內外及百官具服粗布斬縗服,先在宣昭太皇太后靈前哭奠後,再換練布斬縗服。

    光祿卿引太牢之饌於靈幄前,宣武帝捧酒跪奠於饌前。

    等宣武帝祭拜後,太祝跪讀祝版曰:“平旭二年十月二十七,子哀子嗣皇帝程,敢昭告於大行宣昭太皇太后,天禍所鍾,攀號無及,以日易月,奄及小祥……”

    讀訖,宣武帝、內外在位者皆哭踴再拜,拜後儀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