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475章 五百零五片

    “我們醫院與順天堂醫院,還有日本其它幾家醫院,一起會診,一直無法拿出合適的方案,也曾經與梅奧的約翰內森教授連線,他的想法更多,但是也不敢挑戰,表示成功率很低。”高橋眉頭緊皺。

    “約翰內森?”楊平只是問問,沒有再說下去。

    “對,他是三井的老師,三井是年輕的教授,精通脊柱與顱內手術,日本神經外科的未來之星。”高橋接過一碗米飯,雙手遞給楊平。

    這米飯的味道真是好,而且賣相非常棒,從未見過如此米飯,晶瑩透剔,如粒粒珍珠般。

    不僅寧玗的病例,還有一位藤原久作的病例。

    當然約翰內森隱去了病人名字等信息,楊平自己在系統空間調閱了藤原久作的病例。

    “沒錯,這個病例比馮教授更難的是小腫瘤的定位,儀器可以定位腫瘤的位置,卻沒有主觀靈動性,無法幫助我們設計一條獨特的入路,人工智能或許可以幫助我們,但是前提是它要掌握腦幹的大量解剖知識和手術經驗,很可惜,目前世界上這一類手術加起,全部喂來給它,也沒用。”

    楊平吃完幾塊牛排,刺身因為是生食,楊平不習慣吃生食,一直沒碰。

    以前輪科的時候,在神經外科看到過病例,因為吃生食,腦袋裡長很多寄生蟲,那時候有了陰影。

    “那我們怎麼辦?”

    高橋顯然將立場放在楊平這邊。

    “不用過於擔心,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這個病例,找到一條入路,它可以成功避開險要的部位,到達腫瘤,只是入路有點複雜。”

    這幾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恐怕一個頂尖神經外科醫生終其一生,也不一定能夠研究出這種符合要求的入路。

    但是從楊平嘴裡說出來,高橋又無法懷疑,在他的印象中,楊平是一個不斷創造奇蹟的人。

    只要深入接觸楊平,就會明白,絕對不能按常人的思維來揣度楊平。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據說當年只有兩個半人能夠看懂,但是不妨礙它的先進性。

    “有紙和筆嗎?”

    高橋立刻吩咐旁邊的服務員,取來紙和筆。

    楊平在紙上畫出圖紙:“你看,這些神經核團就像島嶼與暗礁,這是手術入路,也就是安全航線,這是我們的目標——腫瘤。”

    高橋拿過紙,看完後,不禁背後冒汗。

    理論上,這入路非常優越,可是實現起來,非常難。

    就像在世界上最危險的海域玩衝浪——你看,那個最大的浪花要壓過來,你衝過去就可以了。

    這句話說出來很輕鬆,做起來,玩命都不夠。

    這種曲折的入路,全程在核團的間隙中游走,有幾段簡直貼著神經核團穿過去。

    “怎麼可能做到?”

    高橋一直盯著圖紙看。

    “高橋君,不用擔心啦,就像我們家的夏目,一條三公斤的魚,可以切出五百多片,有些東西在你這是極限,對另一個人來說,說不定只是起點線。”

    老闆娘一遍添茶,一邊安慰高橋。

    程老闆夾起一片生魚片,幾乎透明的,薄如蟬翼,在燈光下照看,居然十分均勻。

    這種刀功真是了得。

    “真是好刀功!算不算日本第一刀?”程老闆讚歎。

    “我也不知道排第幾,我只是不斷超越自我。今天我的,超越昨天的我;明天的我,超越今天的我,這才是人生的意義,這個重量的魚,我已經很久沒有突破,一直是五百零四片,今天成功提高一片,做到了五百零五片。”

    夏目老闆從廚房出來,端上一碗飯後熱身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