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958章 善諫

    第九百五十八章善諫

    雖然舒亶自己都在判詞裡都承認,蘇頌當初判案時,的確並不知曉自己與孫純是姻親關係,但是還是認為,既然兩人是親戚,就可以認定蘇頌徇私枉法的罪名。

    明眼人都知道這個判決絕不合理,但是說到底,根子其實在皇帝那裡。

    趙頊對陳世儒案的久拖不決不滿,因而失去了耐心,想將蘇頌換掉,御史臺摸到了趙頊的脈門後,便通過這個荒謬的案子,讓蘇頌離開了開封府尹的位置。

    呂公著繼續說道:“皇帝喜怒,不可輕示與人,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御史臺之前用這種方法讓蘇頌離職,本來就有些卑劣,而陛下圖一時之便利,並沒有加以制止,這就讓他們試探成功之後,更加的肆無忌憚。”

    “才有了它司的大受鼓舞,才有了大理寺的東施效顰。”

    “陛下,遵照制度,有時候的確是痛苦的。”

    “尤其是人主,一言而震動天下,何事不可立決?因而偶爾失去耐心,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人主一個小小的隨意,看著便利一時,往往有麻煩在後。”

    “唐代李林甫,楊國忠,為固全相位,斷絕地方上進之路,許守將自成藩鎮。倒是方便了他們自己,結果便有了安史之亂。之後尾大不掉,直到皇帝淪為宦官的工具,直到唐朝滅亡。”

    這其實還是在委婉地提出批評,意思是說事情的根子都在你這裡。

    趙頊是水準以上的君王,呂公著這種講話方式,讓他覺得能夠接受:“之前是失了計較,呂公果是老成,我明白了。”

    說完又問道:“蘇軾呢?”

    呂公著微微一笑,看來蘇頌是救下來了:“蘇軾言辭裡或有譏刺,也是其大咧咧的性格使然,天下這樣的人還少嗎?只少了他那份才氣,一詩一詞,爭相傳頌,故而天下皆知。”

    “我覺得今日的時報說得對,譏刺朝政,和與民發聲,這中間的差異,其實非常微小。”

    “百姓需要發聲,說明朝政出了差失。若地方上再隱瞞壓制,不使上知,最終可能會釀成大禍。”

    “以兩浙路的富庶,當年水旱一起,也出現了數股盜匪,蘇油到後料理完民事,一樣得掉頭剿匪。”

    “徐泗之間,妖賊作亂,是蘇軾啟用程杲,禍亂方平。”

    “要說大宋如今就河清海晏,國泰民安,臣以為,還差那麼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