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103章 討論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討論

    薛向問道:“多少?”

    “手續費不高,五個百分點,一萬兩千五百貫。”

    薛向的白眉毛抖了抖:“多少?”

    蘇油笑了:“薛公不是老抱怨制幣廠是三司的負擔嗎?我建議將事權移交皇宋銀行,三司改行監督之權,薛公卻也不願意。”

    “有了這一萬兩千五百貫的手續費,薛公應該滿意了吧?”

    薛向擺手:“明潤別鬧,我們現在說的是國計。”

    蘇油說道:“這二十五萬貫的紙鈔,的確會讓遼國嚐到甜頭,但是薛公,自古濫發劣錢帶來的災難,還少嗎?”

    “漢初行半兩錢,即十二銖,但劉邦時的莢錢僅有五分,呂后時八銖,文景時四銖,實際重量與幣值嚴重不符。”

    “鑄幣權不歸中樞,銅錢大小輕重又不一致,導致幣制非常混亂,給私人鑄造劣錢造成了可乘之機。”

    “當時的人不知道貨幣的重要性,比如鄧通,更是明目張膽的得到了皇帝的許可,可以發行貨幣。導致國家經濟嚴重混亂。”

    “到了王莽時期,因為濫發劣幣,物價騰貴,民不聊生,直接導致了新朝崩潰。”

    “到了唐代,前期經濟狀況總的來說是比較好的,但是隨著生產復甦,經濟發展,貨幣流通開始出現了一些問題。”

    “那就是貨幣緊缺,流通領域中貨幣不足,私鑄和劣錢重新氾濫。”

    “武德四年,才廢用五銖並諸雜色錢,只用開元錢。鑄幣收歸中央,嚴禁私鑄。”

    “這本來是好事,但是供應明顯不足,加上對外用兵和財政支出增加,導致貨幣更加緊缺,私鑄不但沒有得到抑制,反而更加盛行。”

    “為了整頓劣錢,唐自顯慶五年開始,以一比五的比例,用好錢換取劣錢,又出糶米粟,想要搭收劣錢。”

    “但是經濟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貨幣融通量不足的前提下,註定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於是唐室又企圖採用鑄造新錢的辦法來整頓。”

    “乾封元年鑄造了‘乾封泉寶’,錢重比開元錢增加一成,,卻要當開元錢十文之用。”

    “這本身就是一種虛價劣錢,結果造成舊錢為人們收藏,商賈不通,米帛等物價上漲,只能廢除。”

    “直到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由於重視農業生產,裁汰冗官,抑制食封,強使僧尼還俗,使百姓負擔減輕,生產再次增加,物價開始下跌,私鑄才得以稍息。”

    “然而好日子不長,到了玄宗後期,皇帝不問政事,生活奢侈,而安史之亂後,軍費開支巨大,財政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