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122章 大河之威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大河之威

    聽到這話,陳昭明的身子不由得搖晃了一下,竇仕趕緊扶住。

    折可大一步跨上,滿臉怒容,手按刀柄:“老殺才,胡沁什麼呢?!”

    “伯堯,回來!”

    這些日子以來,折可大對陳昭明的欽佩之情大增。

    越是深入學習理工學問的人,對陳昭明的景仰之情,都是與日俱增。

    陳昭明招呼,折可大不敢不從,終於還是退了回來。

    陳昭明搖了搖頭:“老人家,我知道……會死人,但是……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現在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將損失降到最低,這就需要你們的通力合作,需要你老人家的經驗和智慧,時間,不多了。”

    老郭頭抖索著雙手,又將地圖看了一遍,終於嘆了一口氣:“這裡堤下,就是瓠子河故道,歷年來修築大堤,我們都遵照祖訓,在故道取土,讓故道越來越深。”

    “故道兩側,還建有夾堤,歷代以來,都是此制……”

    “小時候不明事理,我曾經問家祖,為何不帶著大家別地取土,要這麼麻煩?”

    “祖上說……可能有一天,大堤還會從這裡決口,歷代人麻煩一點,辛苦一點,總給後人多留一點希望和保障……”

    說完再次跪了下來,對著黃河連連叩頭,痛哭流涕:“郭氏子孫不孝,祖宗做成,世代守護的大堤,今日要由不孝子孫親手扒開……子孫罪無可恕,唯求祖宗有靈,佑子孫合龍大堤,佑下游人民得保……嗚嗚嗚嗚……”

    祝禱完畢,老頭俯身在大堤上嗚咽不止。

    陳昭明突然想起一個典故,不由得大驚:“老人家……你,你是郭昌後人?!”

    漢代河決瓠子口,汲黯考察梁楚之地,見人民漂沒,父子相食,上書武帝,要求政府救濟,治河。

    梁武帝派遣手底下最著名的治水專家鄭當時協助汲黯治水,但是沒有成功。

    後來武帝聽田蚡的建議,放棄治河二十年,最後“山東乃歲不登數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

    元封二年,漢武帝終於下定決心,再治黃河,命令汲黯後人汲仁,以及治河專家郭昌,帶領軍民封堵缺口。

    而當時的決口,已經“廣百步,深五丈”。

    為了湊夠材料,漢武帝下令將皇家園林淇園的竹子全部砍掉,支援河工。

    司馬遷曾親歷了那次治河工程,正是親眼見到了當時的情形,才下定決心將漢代的治河史寫入自己的千古名著——《史記》。

    《史記·河渠書》中,司馬遷特意寫道:“甚哉水之為害也!餘從負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詩,而作《河渠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