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9章 蘇家

    第十九章蘇家

    對於國家來說,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承包制。因為這部分土地上農人的生活,是由食邑的享有人負責。

    總之,土地兼併,至少在大宋的國家層面和法律層面上來說,在立國到現在的大部分時期裡,都是被明令禁止的。被兼併土地上的人口,沒有成為國家負擔。

    問題其一,是士大夫貪得無厭,大量侵吞隱瞞耕地,這本身是一種違法,是執法不嚴,是有追究依據的。

    更應該關注的,是即使大宋地價便宜,大量的普通百姓,仍然買不起或者說不願意買便宜的土地,因此不能或者不願意成為自耕農。

    而且這部分人口中,一大部分不能有正常收入,不能納稅。

    最要命的是,這部分人口,因自然和人為的各種災害,還在呈逐年擴大的趨勢。

    雖然不能簡單地將這類人歸類為失地農民,但是肯定不是正常的勞動者和納稅人。

    這部分人平日的產出,被勳貴士大夫侵吞,而這部分人遇到生存難題的時候,則由國家來買單。

    按蘇油的看法,這就是根本上的不合理,是人口資源浪費,是國家負擔和隱患。

    綜上所述,或許土地兼併不是封建王朝覆亡的本質原因,原因可能更深一層——貧富差距的極度懸殊,貧困人口的過度擴大。

    一方面是稅收減少,一方面是貧者成為一個巨大的階層,國本動搖,那就在所難免。

    然而不耕地,就不能養活人口嗎?眼前這個小院,就是最好的說明。

    工商業的興盛,金融流通的加速,可以從很大程度上緩解土地和人口的矛盾。

    放大到整個川峽四路,“千人耕,萬人食。”的諺語,就出現在這個時候。很好地闡述了當前時期這個特殊區域裡發生的特殊現象。

    可惜沒有當政者深刻研究,或者說,總是遺憾地被華夏悲催的歷史進程打斷。

    又想遠了……

    陣陣的鳥鳴打斷了蘇油的思緒,讓他重新細細打量起這個小院來。

    小院由青石板鋪就小道,進門右手是通往前方門店的木板門。

    兩側是貼牆的瓦頂走廊,雨天可以通過走廊從內宅進入門店。

    側門進來是一座大花園,處處體現出女主人的精緻和雅趣。

    園內花樹繁密,但是都比較低矮,蘇油能夠發現一處奇特的現象——低矮的花林間,有一種豔麗的小鳥在此做窩。

    桐花鳳,體型不過拇指大小,渾身顏色豔麗,反射出金屬的光澤,以花蜜為食。

    它們正在花間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