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22章 精品

    仁宗之仁,的確是皇帝之中少見的。

    因為天師法劍的事情,羽紋花鋼早已經蜚聲四路,人人都好奇,人人都沒有見過。

    之前倒是有一柄紫檀座象牙裝的清荷短劍,據說已經被輾轉收入宮內。這柄折刀,還是第一次讓與會之人見識到到底什麼叫羽紋花鋼,什麼叫跳刀。

    物以稀為貴,這次的投標人數,堪與程家那次相比,最後被一位退休官員一樣的老頭拿到。

    為什麼蘇油猜是退休官員,因為知州親自將折刀送到老者案頭,還溫言閒聊了幾句,這做派與他人不同。

    壓軸的終於來了,玉瓷變色玫瑰釉大梅瓶。

    銅鹽釉料對爐內環境極為敏感,顏色因還原氧化環境不同,入爐一色,出窯千變,這是鈞窯的拿手好戲。

    不過這秘密在蘇油麵前不是秘密,沒試驗幾次,便被他鼓搗了出來。

    鈞窯窯口,有走泥紋,底部是蟹殼青,這是後世判斷鈞窯瓷器的標誌,其實是當時工藝的一種缺陷美,這件大梅瓶卻是玉白晶瑩的胎體加釉,一點毛病沒有。

    關鍵是器型巨大。其實整個梅瓶是分四段燒造的,從做胎,燒胎,拼接到整燒,費了史大和蘇油不少的功夫。

    即使有精準量具的幫助,但是燒製過程中的變形也導致絕大多數胎體無法拼接得天衣無縫,幾百斤瓷胎被砸碎淪為磨料,心痛得史洞修一宿一宿的睡不著。

    等到大瓶胎燒造出來,施釉反而簡單了。

    燒造流釉過程中不時開合一下進氣孔,改變窯內環境,剩下的就交給老天爺。

    這瓷瓶,是所有東西中費時最久,費工最多的,最後五個瓷胎只留下一件,現在一拿出來,頓時驚豔全場。

    瓶子與蘇油等高,瓶口是一圈深藍,然後往下是玫瑰紫,再過渡成大片玫瑰紅,大紅,然後淺紫,淺藍,最後純白,流光溢彩,通體無暇。

    非唯人力,亦有天成。所有人都面面相覷,這玩意兒,誰特麼還敢上前丟紙條?

    太守呵呵笑道:“這件梅瓶,是我皇宋燒造出來的最大一件瓷器,虹光霓暈,帔靄流霞,非人臣所能寶之。今日只與諸位同賞,之後眉州府將出價千貫購入,作為吾皇五月生辰壽禮!”

    接下來的洽談中,眉州府坐稅將收到手軟,今年的眉州知府,不差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