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50章 變化

    第一百五十章變化

    《易》是一門講變化的大學問,所謂群經之首,設教之書。這是老頭最拿手的學問。

    老頭自身是傾向用易解釋義理,即儒家思想的形上綱領沒錯,不過對於《易》中另外的兩大流派——象數,黃老,也研究得非常透徹,畢竟那才是《易》的根苗。

    不過蘇油明顯偏科得厲害,看得出來他對用義理釋《易》,或者說反過來,用《易》釋義理,興趣非常的大。

    而於其它兩門,則只停留在學而不思的層次。

    老頭有時候忍不住在這上邊琢磨,或者,戒尺可以在這兩項上開張?

    ……

    時間過得飛快,眉山城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碼頭上每日車水馬龍,城門外橫著出去一長排的倉房,那是四通商號的貨品倉庫。

    玻璃江上來船越來越大,甚至連圓底的五桅大吳船,也有冒著風險穿越三峽趕來的。

    這樣的大船沒法靠岸,不過這難不住賺錢賺瘋了的眉山人民。碼頭下的河邊,很快出現了兩艘長期停靠在那裡的大船——躉船。

    躉船用大纜繩和大石錨固定在水中,通過小浮船和跳板連接到岸上,大吳船靠上躉船,便開始有力夫排著隊上去扛貨。

    來的時候主要是糧食,蠶絲,綾羅綢緞,還有就是高價的團茶和香藥,名貴木材。

    去的時候,一般都是鹽,銅器,然後就是四家的奢侈品。

    百斤一罈的永春露,所得利潤足抵半船糧食,中低檔貨物和奢侈品之間的差價,堪稱恐怖。

    庫房邊上,一位四通商號的師爺坐在的小桌邊,桌上放著一個大籮筐,籮筐裡是一筐子紅黑漆筷子粗細的籤子。

    一身腱子肉的力夫,背上揹著麻袋,有的兩個,有的三個,重疊在一起,一步步從碼頭下上來,將貨品卸下。

    師爺便點一下數目,從框子取過兩三根籤子扔給他,相熟的還要笑罵兩句。

    力夫點頭哈腰地接過,憨厚地扯出一個笑容,然後將籤子往粗麻號衣兜裡一放,擦一把汗水,轉身再次排著隊朝躉船走去。

    一般到未時就收工了,碼頭邊義棚現在多了幾處飯點。

    一處是大鍋菜,炒菜的味道自是不消說的,一瓦盆一瓦盆地盛著,三五個力夫邀約到一處,每人挑上一葷兩素拼個盤,三五人便能吃到不少菜品。

    那些不會過日子的,還要打上一角劣酒,捨不得大飲,一口菜一口酒,和朋友輪流轉著喝,這種喝法被稱為“喝單碗”,杯子像在眾人嘴邊翻跟斗,因此又叫“跟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