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308章 熾火的開解

    第三百零八章熾火的開解

    其實就算不加,這個水力紡織機械,都已經具備了後世紡紗機的精華部分,僅僅只少了一個關鍵部件——牽伸裝置。

    對於織普通麻紗來說,牽伸裝置可有可無,因為麻纖維它足夠長。

    不過作為技術儲備,蘇油還是這個機構加了上去,可以得到更細更緊品質更好的麻線不說,還為日後紡織纖維更短的棉花做好技術準備。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這個裝置其實並不存在任何難度。

    珍妮紡紗機上的牽伸機構,不過就是安放了兩根可前後滑動的木杆,並用一個木托架代替拉棉條的那隻手而已。

    紡紗時,紡工一手托住木托架,使之來回行動,一手搖動曲柄使紗錠轉動,棉條從兩根木杆中間穿過繞到錠上。

    由於木杆的移動,棉條在受到擰絞的同時得到拉伸,從而解決了紡棉紗的關鍵技術問題。

    阿克萊的紡紗機則用一個輪子帶動四對速度不同的滾筒,代替了珍妮紡紗機上的木杆,使得拉伸工作更為規範化。

    再到後來,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紀中期的現代多錠紡紗車上,更是創造出了利用張力和捻度控制的牽伸機構。

    這些機械構件,對於現在的宋人來說,不管是理解還是製作起來難度都不大,因此很快便被設計出來,並在蘇家織坊投入使用。

    經過這些改進,蘇家水輪大紡車已經完全可以勝任棉紡工作,處理起麻料來,更是輕輕鬆鬆。

    如今的蘇家麻料,品質提升也達到了高超的水平,原因在於燒鹼的運用。

    程家紙品,用麻也佔了很大一部分,漚麻要用到石灰。

    自從化學酸鹼性被發現以後,處理紙品漿料的過程,就從經驗主義變成了化學理論指導試驗的過程。

    各種酸鹼性物質,被程家的工匠們一一嘗試,當最後用到燒鹼的時候,工匠們發現,經過燒鹼處理的麻纖維,會發生一種神奇的變化。

    當棉麻纖維和濃燒鹼溶液作用時,纖維會發生溶脹,直徑增加長度縮短。

    高倍放大鏡下,能夠發現纖維由回捻之扁平帶狀,變為了平滑之圓柱狀。

    在張力下,這時棉麻纖維所特有的胞腔會變得幾乎消失不見。紗線會發生收縮。

    此時如果加以張力,並將鹼洗去,紗線、織物便顯現出神奇的效果——變得如絲般光澤。

    絲光處理之後,由於物理結構發生變化,結果引起其吸附能力、化學反應能力和一系列物理機械性能的變化。

    牢實,挺括,滑爽,透氣排汗、吸溼性好,傳脂傳熱能力強,穿著舒適、涼爽。

    而且它縮水小、著色強、不易變形,不易褪色、易洗快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