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317章 狐大仙

    第三百一十七章狐大仙

    峽路修通了,工人多了,蘇油開始清理夔州役務。

    仙井鹽鈔,如今已經正式更名為蜀鈔。

    小面額蜀鈔的推廣,給衙前各役的改制帶來了相應的便利。

    還是韓琦那一套,富人出錢,僱人服役。

    不過在蘇油這裡有了小小的變化。

    水渠,池塘,道路養護,鋪設磚面,夔州經過眾多工程建設後,有了一支專業隊伍。

    這支隊伍,成了工程承包人,以前的役務中的這一部分,轉變成了市政工程建設管理。

    這樣的花活,夔州能玩了,因為夔州州府衙門,現在有錢。

    夔州的流民已經不夠用了,峽州,渝,無數隱戶和流民,開始向夔州聚集——這裡能吃飯!

    就像當年的眉山一樣,這裡成了重拾希望的地方。

    事情的確很多,通往各鄉道路的翻修,峽中鹽滷的引流集中,鹽場的修建,木葉蠻礦區的正式開發,大寧監的移駐……

    衙前役的另一部分,物資徵集和運輸,變成了各鄉設立徵收點集中起來,然後州府的四輪郵車統一徵收。

    郵車是馬拉的,速度還不錯,還能運送旅客,鹽,信件。

    運營費用,一次大集,基本上就能掙回來,不過大集的時候,馬車要加掛一節簡陋的貨箱。

    送鹽下鄉,這是蘇油的硬性要求,讓每一個夔州百姓吃到他們需要的鹽,僅僅這一項德政,就足以讓蘇油被濃墨重彩地寫入地方誌。

    鹽要用蜀鈔購買,蜀鈔要用農產品來換,各鄉的物資徵收站,還是一個個蜀鈔交換點。

    還是相當緊俏,如今夔州兩斤糧食,才能換一斤鹽。

    蘇油的目標,是在兩年內,讓鹽價大幅度下降,爭取在離任之前,變成三斤糧食換一斤鹽!

    沒有算錯,因為到了那時候,糧食會因為大量產出,降得更厲害。

    鄉間和城中,農產品存在價差,於是夔州城出現了一種和收購點競爭的新行業——貨郎。

    推著獨輪車,在新修的鄉間道路上走村串寨的貨郎,在永安宮市場進貨之後,搖著撥浪鼓,打著小鑼,一路唱著兜售產品的小曲兒,將針頭線腦小布頭賣到鄉下,然後收集各種農產品,滿足夔州城日益擴大的需求。

    這成了夔州城最新的風景。

    比如梁善民滯銷多年的橘子,今年一下子不夠賣了。

    收購點的人還有臉跑來蘇油這裡哭,要求限制貨郎進村,被蘇油劈頭蓋臉罵了一頓。

    再不提高服務水平,貨郎們就會取你們而代之!既然人家做得好,那就向人家學習!

    蜀鈔帶起來的經濟循環,在城裡,在碼頭,是洪流;在鄉里,在村莊,是小溪;在山上,在蠻寨,是穿石的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