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321章 鬧劇

    第三百二十一章鬧劇

    雖然已經轉成了朝升官,但是你終究還是沒有等到我站立朝堂,沒有能將那枚金魚袋親自交到我的手裡。

    一場知遇之恩,我一定盡力,保住國家不受靖康之辱,算是對你的回報吧……

    州府要為大行皇帝隆重舉哀,作為深受皇恩的天子門生,尤其是蘇油這樣,皇帝親口說出“強作解人”,力排眾意提拔出來的,姿態更是要做足。

    張貼訃告,管束百姓為大行皇帝戴孝,著孝服,祭哀,停歌吹嫁娶,勾當刑獄,為大赦做準備……

    蘇油還給自己加了一條,每晚靜坐草廬一個時辰,為期三個月。

    還寫了一篇文章,記錄了自己和官家幾次簡短的會面,從士人和小官員的角度,把官家塑造成一個仁慈和藹的老頭,號召夔州軍民,化悲痛為力量,投身於建設夔州的大洪流中去。

    他說這才是最好的紀念。

    朝堂出的訃告,都是正式大文章,大行皇帝如何如何偉光正,極少有從這種角度,從小事兒上來給皇帝畫像貼標籤的。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文章一傳揚開去,見過的人莫不失聲痛哭。

    聽說契丹皇帝都哭得哇哇的。

    有了這篇文章打底,夔州的建設不但沒有因皇帝駕崩而歇業停止,反而更加高效快速地運轉起來。

    除了那該死的妓院。

    在蘇油的心底,皇帝死了就死了,市井不能歇業,春耕更要抓緊。

    因此他雖然穿著素衣,滿臉哀慼,可一樣巡查鹽場,倉房,碼頭,甚至帶著軍士們在大溪灣裡舀水花。

    將水花放入梁家莊幾口池塘中,精養成夏花魚苗後,分散放入夔州城,夷人的秧田裡。

    這個是大自然的饋贈,後世直到解放後的前幾十年,魚苗都不用人工繁殖,只要每年三月,從長江裡打撈就行。

    前推到如今的大宋,每年三月江邊大灣裡的魚苗更是海量。

    一條鯽魚一年就能繁殖幾千條小魚苗,在自然環境中存活下來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移入精養塘人工管理,只要你願意發展水產這條路,滿足夔州所有稻田,魚塘的用量,那是綽綽有餘。

    有了秧田,蘇油便點開了配套養魚的金手指,他不希望這麼簡單的辦法,還要花幾百年去摸索。

    不過要讓魚變得能夠下嘴,還要製作大量的泡菜罈子,教會大家制作泡姜和酸菜。

    這就需要鹽,大量的鹽。

    所以十七歲的小知州,又要為夔州人民帶鹽了。

    朝堂之上,歷史上那些該上演的鬧劇,一幕一幕地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