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393章 無雙國士

    郭逵的電報裡還有一分抱怨的意味,意思是說國公爺到底是文官,考慮事情的方向,和我們丘八終究不是一路的。

    但是正因為蘇油是文官,因此對於這條幹線的規模有清晰的認識。

    這是相當於隋煬帝開運河那樣的大工程,沿途的涵洞,橋樑,就是克服不完的難題。

    一座灤河鐵路橋,清末造價就是三十萬兩白銀,雖然那時的火車跟現在不是一回事兒,但是那時候的鋼材價格,工程造價也同樣不是一回事兒!

    於是他趕緊給朝廷打報告,要求慎重,先期進行線路考察,這可能是幾十年的大工程。

    結果他完全多慮了,現在的朝中,有的是明白人。

    陳昭明就明確指出,蒸汽火車頭是新事物,前期只做兩件事,一是勘測線路,二是試驗和完善機車的可靠性。

    首先就是在汴京到陳留的六十里,以及銀豐監到八番鎮的五十里,先搞起來,進行技術積累和摸索。

    第二步,就是在如今鐵路條件最好的地區,也就是汴京——鄭州——洛陽四百里之間,修通第一段鐵路。

    這段路在黃河南岸平原之上,一馬平川,道路基礎最好,市鎮最多,位置最重要,財力最充裕。

    鄭州又是工業大基地,一切條件都具備。

    有了這四百里,嵩陽兵工廠的武器可以源源不斷支援兩地,三處重鎮之間的兵力可以自由調配,大宋就有了保底的底牌。

    整個計劃分作三年完成,之後才是陳留到徐州,洛陽到京兆。

    等到蘇油看完這個計劃,都不由得暗呼。

    精彩,漂亮!

    現在大宋的知識分子,還不是後世晚清那種內捲了千年之後的知識分子,他們的思想開始開拓的,發散的,積極的。

    救國之道,他們一直在努力嘗試,也敢於嘗試。

    哪怕是王安石那種飲鴆止渴的方法,他們都硬著頭皮搞了十年。

    現在有了更好的方法,他們壓根就不會向滿清政府官僚們那樣,對新技術新產業大加反對和忌憚恐慌,連很多荒謬的理由都敢提出來。

    現在的宋人,尚新奇。

    蘇油第一次到大相國寺,就發現古玩的價格還不如自己利用回收的蜜蠟粉熔鍊成的香蜜娃娃。

    吳道子手繪的四副門板,當年價值不過一百貫,現在就懸掛在蘇家家廟。

    而那時候最早熟的瓜茄,汴京城數十貫錢一對!

    因此他們對新技術的探索和追求,是不遺餘力的。

    只不過之前不得法而已。

    即使這樣的野蠻生長,華夏的海運、梯田、圩田、鑽井、印刷、紡織、瓷器、橋樑、商貿……也是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巨大發展。

    宋人欠缺的,從來不是嘗試、接受和研究的勇氣,他們的問題,是淺嘗輒止,政策翻覆,知錯難改,積重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