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439章 證據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證據

    有人就指出,根據史書記載,周武滅商的時候,當時的淮夷將軍攸侯喜正帶著殷商軍隊在討伐東夷。

    之後這支部隊在歷史上再無記載,只說攸侯喜帶領殷商遺民東渡“天之浮橋”,去了另一處地方。

    王安石在江寧府指出,《左傳·僖公十六年》中有過記載:“六鷁退飛過宋都”。

    但是能夠“退飛”的鳥,在中土從來沒有發現過,這次扁罐他們從東勝州帶回來物產中,卻有一種食蜜鳥,能夠退飛和空停。

    這說明當時殷人的後裔和中土,可能還有過聯繫,帶回了足以在中原炫耀的東勝州食蜜鳥。

    而劉攽則列舉了《竹書紀年》,裡邊記載著夏代命九夷,狩獵於大海,獲大魚。就是扁罐他們出發所選擇的北線。

    蘇軾則引用了《詩經·商頌》記載,“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指殷商的第十一代君主,而這“海外有截”這句話,說明在殷商時,中原王朝就已經擁有了海外領土。

    而此次扁罐從托爾特克,呸,什麼破名字,玉黍城!

    此次扁罐還從玉黍城的神廟當中帶回了兩個玉雕和兩個刻有玉圭,玉圭上有漢字!

    經過司馬光的解讀,第一塊上的文字,應該是“俎娀繭翟”,而第二塊上,應該是“妣辛十二示土”。

    繭翟是有娀氏的長女,殷商的祖先。帝高辛氏是黃帝的曾孫,也是殷商的一位祖先!

    十二示土就是十二社,而“十二示社”是殷商祭祖的制度。

    所以這是當地人祭祀先祖母繭翟和高辛氏的玉圭!

    那兩個玉人,其服飾和髮型,也和殷墟出土的玉人形象,非常接近!

    韓純彥也是考古專家了,指出當地的神廟形制、人祭風俗、用動物形象分軍隊旗幟等情況,和商周風貌很接近。

    還有那個蛟龍的圖騰形象,以及當地龍神所管轄的風、雨、雲、豐收等神職內容,都和華夏的龍非常相似!

    此外還有《山海經》,《神異經》很多以前看似荒誕的記錄,現在都有了來路,他們描述的是那片老遠老遠的陸地。

    於是翰林院就鬧開了——這麼多證據,難道還不夠嗎?

    蜀國公堅定地認為,奉行華夏文明的民族,就是華夏民族。西夏、大理、交趾、日本、高麗和遼國南部,都應該被囊括在華夏文明圈子裡邊。

    這就是韓昌黎所謂的“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

    然而現在有這麼多華夏痕跡的東勝州文明,卻還說值得商榷,這是看不起人家落後嗎?

    在冷靜務實的學者眼裡,這些都屬於無厘頭的胡說八道,那幾個玉圭上的文字,都和中原文字似是而非,最多隻能算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