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511章 不善加己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不善加己

    趙頊在蘇油這裡很鮮活,不是泥塑木雕,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每個決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

    他也不是事事都為國為民,有些時候有些事情,完全就是為了自己,偶爾也有自己的任性。

    比如宮裡有一柄珍藏羽紋花鋼劍,叫“中土聖主”,丟在內庫好些年都不聞不問,直到大宋一柄劍走私到了遼國,遼人從劍上解讀出了文字後,趙頊才命人將宮中收藏那些劍翻出來,看看有沒有類似文字,才發現了這一把。

    比如趙頊就沒法用尺規將圓進行五等分,哪怕是蘇油和蘇小妹給他講解了方法,當時明白了,過不了多久就又忘了。

    但是趙頊有自己的強項。

    比如那把劍,就沒有被定為祥瑞,趙頊只是將之遍示群臣,表示這樣的東西不足為怪,然後重新將劍丟回了庫中。

    又比如雖然對理工的東西記不紮實,但是卻反而因此格外重視理工,認為能精通此道的都是人才,還建立了皇家理工學院,專門培養宗室。

    這樣的父親形象,在趙煦心目中反而更高大,趙頊明明沒有秦皇漢武唐太宗那樣的天賦,成就上卻並不比他們稍弱,原因是什麼?

    因為那張反拋物線圖,讓趙頊看到了嚴峻的事實和改革的艱難,但是同時也讓他對改革前期的緩慢有了長足的心理準備,因此才能堅定信念,矢志不移。

    羽紋花鋼劍一事更能說明其性格,他一生不上尊號,也根本看不上那些“祥瑞”。

    他之所以要翻找國庫,心裡的想法是——遼國有,我大宋沒有,那就不行。

    這就叫不服輸。

    這些“缺點”,反映出趙頊性格里人性的那一面,而且最可貴的是趙頊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陷,正視國家的現實,永遠不做那個穿“新衣”的皇帝。

    同時也反映出一點,政治在趙頊這裡不是永遠唯一的考量,他偶爾會出格,所以他不是最好的政治家。

    但是偏偏因為這些缺陷,養成了他自己的魅力。

    聽趙煦如此說,蘇油笑道:“陛下懂得物盡其用的道理,這是很好的,今日程頤要講‘顏子不改其樂’,陛下要好好聽講。”

    文彥博說道:“陛下求學,與科舉求進不同,是要明白經義中的道理,因此不必拘泥文字細節,學習起來要比普通學子快。”

    “聽說陛下之前每日要熟悉數段經義,還要謄抄十五遍?這是對付墨經、貼義的學法,老臣不太贊同。”

    蘇油說道:“師兄,謄抄經典,也不就是為了死記硬背,這也是真心誠意,神通古人的一個方法。”

    “當然,強行灌輸肯定是不好的,但是如果陛下覺得其章句可喜,這樣做就沒問題了。”

    文彥博搖頭:“不對不對,老夫就從來不覺得文字功夫可喜。”

    蘇油表示不服:“可我家子瞻就覺得這是一種樂趣,他最喜歡抄書,《漢書》《史記》到現在抄了不下三遍,還做了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