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516章 蓋棺定論

    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蓋棺定論

    “信裡有《哀荊公詩》曰:‘門前無爵罷張羅,元酒生芻亦不多。慟哭一聲唯有弟,故時賓客合如何!’”

    “陸佃幼從荊公學,過江寧時,率諸生往吊,寫信給我,也痛說淒涼。”

    “太皇太后、陛下,王相公一生譭譽參半,然蓋棺定論,雖嘗有所負於民,卻亦有大功於國。臣見二人書信,心裡非常難受。”

    “這也和朝廷追贈安石相公太傅,諡號為文的召命初意,大相違背。”

    “如今蔡確、邢恕、呂惠卿貶竄,章惇告哀守制,韓縝出外,以致群下惶惑。”

    “臣乞陛下命分司江寧諸官往吊荊公,稍加優禮,以示寬容。”

    “並遣使江南,再申新法乃有誤而非失,先帝與朝廷著意改良,斷不廢毀之意。”

    高滔滔沉吟一陣,沒說新法好壞,開口先道:“這個陸佃,倒是個有風骨的。”

    蘇油說道:“陸佃幼從安石學,然青苗法起之初,卻也曾提醒王相公‘法非不良,但推行不能如初意,還為擾民’。”

    “其後相公不再用之於新法,而命修《新義》。”

    “安石父子在經筵,陸佃有‘潤色聖猷雙孔子,燮調元華兩週公’句,議者以為太過。”

    “修新義拘泥《字說》,亦為當時所譏。”

    “然其精通禮制,修禮甚當。曾經得到先帝讚譽,稱‘能言禮者,無過陸佃’。”

    “提舉《神宗實錄》編修官,處處維護安石相公,與同列範祖禹、黃庭堅爭辯。”

    “黃庭堅曰:‘如公所言,蓋佞史也’,陸佃抗聲:‘如魯直意,即是謗書’。”

    “當時曾上書陛下出先帝敕黃,以證其實,事後也證明陸佃非誤。此事陛下盡知。”

    “不論才術只論德義。相公逝後眾皆觀望,能為所當為,而無終項背者,唯張舜民、陸佃二人耳!”

    這是一樁公案,修《神宗實錄》的時候,黃庭堅、範祖禹摘錄當時御史的彈章,以御史彈劾王安石曾作書“無使齊年知”“無使上知”給呂惠卿為由,認為王安石有罪,並以此罪,作為王安石二次去相的主因。

    當時陸佃以此為御史“風聞”,不能當做史實,力爭不已,最後鬧到請求查閱神宗皇帝給中書下的“敕黃”,以證明事實。

    高滔滔命中書翻閱舊檔,沒有查到呂惠卿當時告發過這樣的內容,最終命編修官不錄此節。

    高滔滔對王安石其實是不怎麼感冒的,大宋變成現在這般繁榮,到底是誰的功勞,她心裡清楚得很。

    蘇油之前送趙煦硯臺巧贊呂公著,今日又力保王安石的地位不失,讓高滔滔也不禁生出“終究還是當年明潤”的感慨:“之前司馬相公也有進言,奈何朝中官員,如相公司徒這般高風亮節,不修人怨,行所當行的,實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