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388章 對答

    “宋人用弩,那是為了武裝農人,不得已而行之。西夏二十六州,耕牧各半,六歲孩童,多能盤馬彎弓。故而天性兇野好戰,平日裡以遊獵誇飾,戰時以斬獲敘功,豈可棄己長而逐彼短?”

    “弩非不好用,但是善之於步卒而弱效於騎軍。巢谷怕不但效果不顯,反而讓西夏騎軍丁壯失了戰心野性,這是得不償失。”

    “巢谷往來邊境,也知道大夏軍制:民一家號一帳,男年登十五為丁,二丁取正軍一人,負贍一人,為一抄。”

    “負贍者,隨軍雜役也。四丁為兩抄,餘號空丁。空丁願隸正軍者,可以以他丁為負贍,無則許正軍之疲弱者為之。故壯者皆習戰鬥,而得正軍為多。”

    “凡正軍給長生馬、駝各一。團練使以上,帳一、弓一、箭五百、馬一、橐駝五,旗、鼓、槍、劍、棍棓、粆袋、披氈、渾脫、背索、鍬鑊、斤斧、箭牌、鐵爪籬各一。”

    “刺史以下,無帳無旗鼓,人各橐駝一,箭三百,幕梁一。兵三人同一幕梁。”

    “此正是精兵之道,立國之本。遼國那種路子走不得。遼宋澶淵之盟才多少年?遼國軍力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梁屹多埋是真心為了這救命恩人好:“巢先生莫要如此耿介,如今兀卒正復興漢制,處處與宋遼兩國學習。”

    巢谷笑道:“兀卒才是真正的明白人,他復興漢制,只是穿漢服,行漢禮而已。弓馬之途,戰伐之道,可有一日放鬆?”

    “師宋之長,反以制宋;師遼之長,反以制遼。力不及者,折衝縱橫。兵戰不絕於邊彊,使者不絕於驛路。此乃難得的務實明君,也正是巢谷來投的原因。”

    嵬名浪遇說道:“與先生一席話,所獲頗豐啊,只恨宋朝奸臣當道,君上昏庸,有先生這樣的大才而不用。如然不棄,便請在軍中,當任參軍如何?”

    巢谷拱手道:“巢谷在宋朝,也曾入過文武舉試,讀過兵書戰策。知道功必賞,過必罰,乃強軍之道也。”

    “巢谷新投,未立寸功,豈可任此要職?巢谷也自信弓馬嫻熟,大白高國重武事,軍中公平,必有好男兒出頭之日。”

    “因此皇叔的恩遇,巢谷不敢領受。現就請在郎君帳下,料理好諸多軍士和郎君的傷勢,再以事功報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