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697章 小官

    第六百九十七章小官

    地方官任上出現蝗災,官員是要引咎自劾的,不過蘇油已經顧不上了。

    現在是要趕緊將災情的苗頭撲滅。

    不知道哪個倒黴鬼傳出去的,說是蝗災會導致官員貶謫,小蘇少保多半留不在開封府了。

    這下農人們急了,白天男女老少齊出動,採用古法滅蝗。

    所謂的古法,得感謝開元年間的名臣姚崇。

    在姚崇之前,蝗災,是皇帝德不配位的表現,朝廷不支持捕殺,認為漫天蔽野密密麻麻的蝗蟲,是不可能消滅得了的,這是上蒼降下的懲罰。

    一般是修廟祈禱,請求蝗神收了神通。

    唐太宗吃蝗蟲的故事,固然勇氣可嘉,但是他的行為和他的話,是讓上天將災疚轉移到自身,如此卻產生了一些反作用,讓大家對蝗蟲的神威更加懼怕。

    開元四年,山東大蝗,百姓“皆燒香禮拜,設祭祈恩,眼看食苗,手不敢近。”

    而宰相姚崇,第一次提出了政府應當組織百姓,主動滅蝗的主張。

    當姚崇在朝堂上將自己的建議說出來後,立即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白居易的詩歌裡就提到過這件事——“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飢人重勞費。一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定天災?”

    質疑的人第一個疑問就是:“蝗蟲太多,怎麼可能能殺完呢?”

    姚崇的理由很簡單:“現在遍地都是蝗蟲,老百姓已經快逃光了,我們怎麼能坐視蝗蟲任糟蹋莊稼而不管呢?即使這些蝗蟲殺不完,也總比養著它們要好吧?”

    副相盧懷慎提出:“殺蝗蟲如果過多,會不會傷天地之和?”

    姚崇的回答是:“從前楚莊王吞蛭而病癒,孫叔敖殺蛇而得福,怎麼能不忍心殺蝗蟲,卻忍心讓百姓們餓死呢!”

    汴州刺史倪若水,拒絕姚崇派出滅蝗御史入境,並且給姚崇寫信:“消除天災還得靠積德,當年劉聰就曾經捕殺過蝗蟲,結果不僅沒有效果,反而蝗災更加嚴重,顯然是因為不積德的緣故。”

    姚崇接到信後立即回覆:“首先,老倪你說的那個劉聰,是個非法皇帝,他那德行怎能鎮壓住妖孽呢?”

    “現在我們是明君在位,德行自然勝過妖孽。你拿他跟咱們皇上相比,有些不合適啊。”

    “其次,歷史記載,古代賢明的地方官,蝗蟲都不能進入他的轄區。你說積德可以避免蝗災,可現在你的轄區內蝗蟲氾濫,是不是因為你的德性上出了問題啊老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