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639章 徐州

    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徐州

    收到朝廷邸報的時候,蘇油已經到了徐州。

    現在徐州的知州是葉祖洽。

    這位也是狀元出身,不過他的狀元來得有爭議。

    當年葉祖洽參加科舉,考官是呂惠卿,因為葉祖洽策文中有“祖宗紀綱法度因循苟簡,願朝廷與大臣合謀而新之”一句,列位高等。

    輪到劉攽、李大臨、蘇軾覆考,編排上官均第一,葉祖洽第二,陸佃第五。

    趙頊令陳昇之面讀幾人策論,最終還是擢葉祖洽為第一。

    蘇軾當時就不服,上書趙頊:“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

    這件事情,成為蘇軾被王安石外放的導火索。

    其後葉祖洽作為王安石手底下少數幾個文章拿得出手的人,成了改革派的喉舌。

    高滔滔聽政後,複用司馬光、呂公著等一批守舊派大臣,驅逐蔡確、邢恕,打壓呂惠卿、鄧綰。

    朝中一時以為風向大變,連帶著開始踩章惇、曾布等人。

    葉祖洽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一再上奏,維護變法。

    給事中趙君錫抓住葉祖洽參加科舉殿廷試策問答,卷中有“祖宗紀綱法度因循苟簡,願朝廷與大臣合謀而新之”一語,說他誹謗朝廷,要治葉祖洽的罪。

    然而這一次,又是蘇軾劉攽站了出來,以當年覆考官的身份主持公道,認為葉祖洽的試卷“可以為議論乖謬,若謂之訕則不可”。

    蘇轍當時是御史中丞,上書彈劾趙君錫將十幾年前的應試考卷挖出來當做罪行,這是希奉上意,辱蔑同僚。

    同樣一句話,當年是狀元之才,現在是誹謗朝廷,這是說先帝無識人之明嗎?

    左正言姚勐又以葉祖洽協助王安石制訂與推行新法,官府與民爭利,顯然是“貪鄙無狀”為理由,提出彈劾。

    這一次卻是蘇油站了出來,力保改革大旗,認為變法、改制、刷新是一脈相承的三件事兒。

    當然,蘇油的目的是想力保王安石和章惇、曾布,還有十多年來的改革成果。

    葉祖洽一介小兵,還輪不到蘇油這樣的大佬來關心。

    然而這一場風波過去後,呂公著、蘇油“三派兼用”的主張得到高滔滔的認可,而投機的趙君錫等人都被外放,反倒是堅持己見的陸佃、張舜民、葉祖洽等人,在高滔滔那裡得到加分。

    帝王心術,不是那麼好揣測的,而葉祖洽經過這場波折,總算是真正見識了蘇家人的德性。

    以前作為喉舌,他可是沒少發表關於蘇軾、蘇洵的壞話,順帶著蘇轍、蘇油,甚至蘇頌都被他罵過。

    蘇油從來都是就事論事,即便被人彈劾聲討,也只是拿出充分的證據與政績來打彈劾者們的臉,而絕不會搞栽贓陷害,歪曲汙衊那一套。

    而且他從來沒有對不起過改革派,不少改革派的臭鹹魚都是在他的包容庇佑,大膽任用下,才得以翻身。

    反倒是改革派好幾次對不起他。

    如今兩派間的衝突,在蘇油等一干大臣的努力彌合之下,與當年那種劍拔弩張,你死我活的鬥爭態勢漸行漸遠。

    在矛盾中發展,在鬥爭中共存,大家相互監督,卻又要相互拉扯著過,才是政治的精髓和常態。

    如今明白這點的人越來越多,葉祖洽狀元出身,不至於還看不清楚這個。

    因此當蘇油抵達徐州,對這位頂頭上司與救命恩人,葉祖洽當然熱情地接待,哪怕公事之餘,也親自陪同參觀。

    兩人的關係倒是頗為融洽。

    徐州是老工業大基地,最早是蘇軾利用利國監開創,之後又給吳居厚發展了一輪,不過這貨將鋼鐵鑄成鐵錢,又狠狠坑地方經濟一把。

    蘇油當時在料理西夏,沒時間跟吳居厚糾纏,只是堅決拒絕了吳居厚上書朝廷,表示可以支援自己的建議。

    待到從西夏騰出手來,蘇油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倒吳居厚。

    徐州老百姓歡天喜地,吳居厚下臺的那一天,全城放炮仗表示慶祝。

    因此蘇油的徐州視察非常順利,商賈礦主百姓們對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從大家的評價中,可以知道葉祖洽對四路都轉運司的新政,是推行得最得力的。

    當然這也和葉祖洽本身需要大量丁力擴大徐州煤鐵產能,開挖運河,修建鐵路有關係。

    蘇油從朝廷求來的免除丁稅的政策,加上推行良種,採用套作,提高畝產,變相減稅,允許人口流動等一系列舉措,可算是給他解了燃眉之急。

    蘇油也不吝對葉祖洽大加讚賞。

    當然,關係這麼融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乃是蘇油也給徐州當地帶來一項能夠帶動產業升級的大訂單——內河炮艇和小火輪。

    元祐六年式內河炮艇,長度十八米,寬四點三米,高三點七米,排水量二十五噸,動力為兩臺柴油機,總功率三百馬力,雙軸推進,最大航速十一節,巡航航速六節,續航約三百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