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747章 趙煦的聰明

    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趙煦的聰明

    當然,要程序正確,那就要大動干戈,朝廷得再次集議,明宣蔡確離間兩宮之罪,然後怎麼懲處,都不為過。

    不過高滔滔已經去世了,蔡確死得更早。

    今年又是“務求安靜”之年,加上蔡渭跟著畢仲衍搞法制,也算是得力干將,之前修法一事上,立了很大的功勞。

    於是趙煦也就不為己甚,追復蔡確右正議大夫,提舉玉局觀致仕。

    不過諡號之類,是不可能再有了。

    為了轉移大家對此事的注意力,甲寅,詔王安石、呂公著配享神宗廟庭。

    神宗去世的時候,關於配享之臣到底該是韓琦還是王安石,曾經發生過激烈的爭議。

    因為高滔滔心向舊黨,最終選擇了韓琦和富弼。

    趙煦為了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經曾布所請,重議神宗配享的問題。

    王安石絕對是神宗的重臣,兩次擔任宰相,配享這件事本身,是無可爭議的。

    之所以有爭議,那是不公正,其實都是黨爭搞出來的事端。

    趙煦要搞政治平衡,順便宣傳自己的施政理念,乾脆搞了這麼一出,還安石相公公正待遇。

    蔡京乘機夾帶私貨,把呂公著也抬了出來。

    因為在這個時空,呂公著和司馬光有了大區別,和富弼相似,成了代表改良派的旗幟。

    範祖禹覺得司馬光雖然十幾年不在朝中,但是他對神宗的影響比韓琦還要大,畢竟一部資治通鑑在那裡擺著。

    於是也替司馬光上奏要地位。

    然而此項建議沒能獲得通過,因為司馬光在神宗朝雖然聲望很高,但是其實地位不咋的。

    最終神宗的陪祀大臣,就成了重視監督,鼓勵諫議,三派兼用的政治正確。

    四個大臣中,一個保守派,一個改革派,一個溫和派,一個改良派。

    至於他們在地下會不會一如既往地爭吵,會不會把神宗氣到顯靈,卻已經不是大家真正關心的問題了。

    閏月,壬申,以陸師閔等二十三人為諸路提舉常平官。

    癸酉,罷十科舉士法。

    十科舉士法是司馬光提出來的,但是的確有些不科學。

    和程頤那一套一樣,雖然出發點很好,可主觀性太大,操作性太差。

    於是趙煦想了個折中的法子,罷十科舉士法,恢復科舉正途,但是又加了一道關卡,那就是已經獲得極大成功的吏部試。

    在十科舉士和吏部試並行期間,吏部試對於提升官員執政水平的優勢就凸顯出來。

    最終朝廷選擇了保留吏部試,廢除十科取士法。

    從今往後,讀書人將通過禮部試獲得入仕的資格,但是還需要在進入官場三年之後,再次通過吏部試考核這三年內學習到的處理公務的能力,這個將決定獲得提拔的“初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