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我言

   

   

   

   對這項的政策的益處和弊端,父親都非常的清楚。

   

   

   

   收回鑄造錢幣的權力,可能造成小錢橫行,但是不收回,地方就一定會做大,朝廷就會失去制衡地方的利劍,那就要用兵,引起更大的混亂。

   

   

   

   現在吾想要問諸位一個問題,那就是天下安穩,政令如一和銅錢質量哪一個更加的重要?”

   

   

   

   天下如一和貨幣市場哪一個更重要?

   

   

   

   洛景最後向眾人拋出了那捲書籍最後的問題,一個洛新也沒有給出答案的問題。

   

   

   

   這兩個選擇對百姓來說是沒有太大區別的,他們的生活會不會受到影響,是要看朝廷會不會下大力氣去管理。

   

   

   

   就像是之前洛新處理那些用小錢強買強賣的人,這才確立了良幣驅逐劣幣的邏輯。

   

   

   

   洛景直接繞過了那些雙方爭論的道德問題,而是直接將爭論真正的核心提煉了出來。

   

   

   

   這一下眾人都沉默了,他們都是朝臣,是長安朝廷的臣子,不是諸侯王國的臣子,除了少數出身大豪族的官員,大多數人在這方面自然是站在朝廷一方。

   

   

   

   劉恆望著洛景,滿臉都是笑意。

   

   

   

   賈誼望著洛景,臉上有敬佩的表情,從這一番話之中,他彷彿見到了昔年那個永遠不會迷茫的攝政大丞相。

   

   

   

   那些年朝廷的歲入連年增長,天下百姓的稅率卻一降再降,尤其是農稅一降再降,他現在還記得大丞相說過的一番話,“若是朝廷有一天只能從農民身上課重稅才能夠生存,那朝廷就離死不遠了,若是能夠在低稅率的條件之下,維持朝廷正常運轉,那天下才是盛世。”

   

   

   

   所有人都望著洛景,看著那些臉上還帶著稚嫩的少年,就那樣挺拔的站在大殿之上,擲地有聲的問所有人,“只有這兩個選擇,諸君要選哪個?”

   

   

   

   選哪個?

   

   

   

   能選哪個?

   

   

   

   當然是天下如一!

   

   

   

   天下要一統這幾乎是所有學派的共識,就連支持分封制的儒家,那也是因為大儒們認為封君比官吏的忠誠更持久,封君比官吏統治地方更穩定。

   

   

   

   大儒是希望通過分封制能夠維護天子的統治,而不是為了讓封君反過來威脅天子,當年春秋戰國之時,儒家弟子為了維護國君的地位,為了維護禮制的存在,死難者不可計數。

   

   

   

   秦滅六國之後,有大儒向秦始皇進諫,希望能夠分封功臣子弟到山東諸國,安定山東的人心,鎮撫六國的豪強,當時還被斥責是腐儒之言,但秦朝滅亡之後,以現在的眼光看來,難道不是忠正之言嗎?

   

   

   

   那些支持收回鑄幣權的臣子們已經忍不住從坐席上站起,大聲歡呼道:“彩!”

   

   

   

   “侍中所言有理!”

   

   

   

   “君侯高才,這才是謀國之言啊。”

   

   

   

   洛景見到沒人說話,便望向之前出言反對的那些人。

   

   

   

   之前慷慨激昂的博士出身黃老,崇尚小政府,也就是朝廷不要多管事,就讓社會按照自發形成的規矩去運轉。

   

   

   

   但是面對天下政令如一這樣的事情,即便是黃老一脈,也說不出半個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