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猿 作品

第三十五節 亂成一鍋粥


  二十四橋是一座橋,而非二十四座橋,橋名由來已久,據說是平川城開闢之初神明所留,那時羅剎國還是一片莽荒之地,鬼物橫行,禽獸出沒,生命脆弱如蘆葦。

  故老相傳,原初之時有神明從天而降,聚土為城,點化生民,這就是羅剎國最初的來歷。羅剎皇族供奉神明,得賜神通,統御大軍征討海外諸島,彗星般崛起,野心勃勃,竟厲兵秣馬,兵鋒所向直指大夏。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神明亦會隕落。那一年,天現十日,海水被生生削去十丈,羅剎國的疆域憑空多了三成,然而他們的神明就此銷聲匿跡,再也沒有回應。這是上蒼的警告,羅剎國就此偃旗息鼓,只在海外稱王稱霸,不敢再覬覦大夏。

  時至今日,傳說中的“神明”已無人信奉,上至皇族,下至牧民,都知道八荒六合海天之間沒有神明,神都是人做的。凡人修持道法,成就金仙,有拔山起嶽倒海翻江的大神通,下民匍匐於地,便將他們視為“神明”。

  一手造就羅剎國的金仙,十有八九來自大夏,在大夏的典籍裡,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之句,平川城有“二十四橋”、“明月湖”、“吹簫山”,羅剎國其他的大城池,也能找到類似的蛛絲馬跡,若說全是巧合,是後人附會,未免太過牽強。

  從一開始,羅剎國就與遠隔重洋的大夏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同為羅剎牧民,夏人高人一等,“贖身稅”亦可打個折扣,也算是“神明”的遺澤。正是這一點小恩小惠,天長日久,幫助夏人在羅剎國站穩腳跟,彼此抱團,成為牧民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

  “羅剎鬼節”之夜,平川城二十四橋畔,清淨子說起這些陳年舊事,暗中打量糜氏夫婦,心中的疑團越來越濃。從骨相看,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大夏人,糜夫人以法術遮掩容顏,這在女修是常有的事,她們的美貌太過奪目,糜雒卻什麼都沒修飾,坦坦蕩蕩,沉默寡言,眼中卻充滿了好奇,沒有錯過他的每一句話。雖然相識未久,清淨子本能地察覺,他們並無惡意,值得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