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185章 弩機與物理學

張飛糾正道:“何止不錯?定是上上!”

法正點點頭:

“材貌略去不談。”

“長垛若是練練應當也不差,騎射例外,需要久練。”

張飛也數了數:“如此便有四項,僅剩言語,那豈不是……”

法正搖頭失笑:

“這言語,翼德僅需三言兩句。”

張飛點頭。

法正言語一轉,一本正經道:

“僅需三言兩語,主考官定怫然而怒,將翼德逐出。”

張飛呆愣,府衙內其他人大笑。

【唐軍戰力的起伏,還有一個比較容易被人忽視的問題就是弩。

在冷兵器時代,弩機有好幾個標籤:

易上手,威力強,維護不易,造價較貴。

因此這東西註定只能由官府控制,並由官府出資打造。

即使在府兵時代,弩對於府兵來說也是禁器,地位和鎧甲等同,都是大軍集結好之後再開武庫由士卒領取。

而在唐朝對外戰爭戰爭中,因為作戰對象基本都不持盾,也很少結陣,弓兵缺乏集結拋射的條件。

同樣平射的情況下,弩機要比弓更加精準,射程更遠,因此要更受青睞。

這也為什麼李靖規定弩兵在一百五十範圍就可以射箭,弓兵需要敵近六十步,因為唐軍是不玩兒集團拋射的。

高宗時期募兵的數量節節攀升,但募兵的戰鬥力參差不齊,他們沒有府兵的條件從小就學射箭。

按道理來說這種情況下應該更多的配置弩機,讓唐軍的戰鬥力得到保障才對。

但高宗嘛……不給你縮減就是好的了,加錢那是想都別想。

因此在高宗時代,兵卒質量下降,又不肯花錢從其他地方彌補,唐軍戰力越來越拉胯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這件事上能做對比的依然還是玄宗。

玄宗時期府兵制基本在崩潰前期,軍隊的主體已經變成了募兵,這種情況下玄宗對弩機是相當捨得砸錢。

王忠嗣的鬱標川大捷有弩機,蕭嵩的祁連城大勝更是靠著四千人的弩手隊。

玄宗開元年間的江淮弩手更是成了天下有名的精兵。

往往只要說到弩,就必然繞不開宋朝的神臂弓。

但認真來看,制約弩機的從來都不是威力,唐代軍事家在聊到弩兵時就提過:臨敵不過一二發。

也就是裝填速度慢的問題,弩機的演變也基本都是圍繞這個缺點來改進的。

首先是腹弩,也即用弩機抵住腹部上弦,後來演變出了掛在腰部的帶鉤,勾住弩弦從而發力。

隨後是蹬弩,即在弩機前端裝個腳踏環,踩住上弦,神臂弓就是屬於此種。

隨後西方用物理學來解決這個問題,發明了絞輪弩以及槓桿弩(山羊弩)。

再到後來出現鋼弩以後,西方在山羊弩的基礎上改進出了自拉式壓桿弩,點出了弩騎兵這個東西。

而在單兵上更是發明了手搖齒輪鋼弩這種殺傷力上的絕對大殺器。

總之,神臂弩是中國古典弩機的巔峰。

但因為受限於科學發展,遠稱不上弩機的巔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