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288章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與前期相比,唐後期地震活動比較活躍;中後期水災發生比前期多一半以上且多發生在夏秋兩季;後期風災發生更頻繁且六月份發生頻率最高。”

可以說二鳳或許直至病逝也會懷念全年無災的貞觀五六兩年。

但二鳳絕對想不到的是,大唐的“好日子”都在後面呢。

地震這東西可以先拋開不談,水災和風災是能說道說道的。

唐朝前期的氣候特點是溫暖溼潤,同樣是根據如今研究結果來看:

從公元630年開始的兩百年間,是中國近三千年以來歷時最久的多雨期。

充沛的降雨使得水災比例升高很正常,但唐朝的這一次升溫在公元700年前後就已經回落,並在安史之亂前後已經迴歸歷史平均線。

因此這兩百年的多雨期,後期降水是不如前期豐沛的,但唐朝後期水災依然能多於前期,這是不太合理的。

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因為隋朝和唐初對環境的破壞,使得裸露的地表在面對豐沛的降雨時導致水土流失更加嚴重,進一步惡化了環境。

這樣的環境面對過量降雨的抵抗力也更差,最終形成了一個加速環境惡化的死循環。

結果就是唐朝中後期降雨已經差不多結束了,從這個死循環裡走出來的自然環境也差不多完了。

風災也是一樣的道理,就如咱們建國後的首都北京城一樣,沒有森林鎖死土壤並抗風,那自然只能年年吹大風吃沙子。

北京從元代開始就有嚴重的沙塵暴記載,到了明清皆深受其害,咱們建國後也差不多總被沙塵暴騎臉。

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從大明起,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幾乎就沒上過百分之十五,清朝滅亡時森林覆蓋率僅有百分之八。

而到了咱們現在,經過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我國森林覆蓋率已達到百分之二十三,乃是近一千年以來中國環境最好的時候。】

下一更稍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