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

而這個問題在古代基本屬於無解,一直到要到現代有了大量的廉價抗生素之後,養雞場會被傳染病團滅的問題才算有了解決的希望。

畢竟,就算古人突然打通任督二脈用蒸餾法制造出了大蒜素這種非常低配的抗生素,也會面臨這種“神藥”僅能保存半天時間的問題。

給人用都尚且困難,更遑論要用在養殖業上了。

雖然規模化養雞遇到了困難,但在如何吃雞上,中國古代也稱得上是一騎絕塵。

現代有人曾經問過,古代的帝王能夠抵抗炸雞的誘惑嗎?

事實上,如果你神神秘秘的把炸雞作為底牌獻給皇帝的話,唐代以後的皇帝多半會以為你是個傻子。

比如唐朝人就會將整雞用麻線固定好,先用白水煮熟,再放入碗中加香辛料蒸透,最終投入菜籽油當中炸制,最終以椒鹽佐食,謂之葫蘆雞。

這種做法比炸雞不知高到哪裡去了,大概也就是蛋清麵粉混合掛漿後炸得酥脆的外殼能讓古人驚訝一下——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另外,雞肉在古代的價格並不算貴。

漢朝從武帝起重視軍隊建設,雖然普通百姓宰雞為食會稍顯困難,但從漢居延簡來看,完整的漢朝軍隊伙食包括穀物、整雞、鹽、蔬菜和酒,基本保證可以全年有肉。

西漢軍隊充足豐富的食物供應遠勝於只有冬天能吃肉的匈奴,從而打出了一漢當五胡的戰績,也迅速打空了西漢的國庫。

宋代經濟發達,吃雞肉變得更加容易,普通人的三日工錢就能買一隻大公雞,陸游寫的詩就是最好的佐證: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從字面意思就能看出來,這算是宋代的自耕農或小地主過年的標準配置。

至於帶明就更不用說了,普通人一日的工錢就足夠買一隻雞或者兩隻鴨,日常吃肉更顯從容。

當然以上的論述僅限於古代太平時節,若是遇上亂世就別惦記過年吃肉了,先考慮怎麼活下來跟其他爭一碗臘八粥過年才是正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