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404章 驢車天子

而此前後世所說的兄長病逝前幾個月之事,可不包含戰事,那莫非這滅北漢開疆之功……

只是還不待他遐想完畢,便聽到後世的評價,不由自主呆愣了一下:

“偽……軍事家?”

此刻反倒是他聽到身後的兄長幽幽嘆一句:

“若不復漢唐疆域,何敢言開疆拓土之功?”

【對當時的趙二來說,如果想要用兵幾乎就只有一個選擇:北漢。

五代十國當中,北漢一直牢牢把守著太原,並和遼國達成了攻守同盟關係。

從柴榮起,如果率軍北上就需要面對北漢經營日久的堅城,而如果不能短時間攻下的話就需要面對遼國援軍的夾擊。

就連被贊軍事天才的柴榮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趙大968年進攻北漢亦無功而返,猝死的當年其實也打算再打一次北漢來著,結果禁軍還沒調到太原呢,自己人先噶了,於是最終只能再次撤軍。

於是趙二上位之後將內部初步理順之後,便開始磨刀霍霍向北漢,打算一戰壯聲威,為此也堪稱是苦心孤詣的謀劃。

為了化解北漢與遼國之間的盟友關係,趙二一改趙大時的做派,主動派出使者對遼國示好,並頻頻贈送禮物表示善意。

這種行為很快便取得了遼景宗的信任,這位遼帝性情溫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對宋緩和派。

在這種郎有情妾有意的情況下,遼宋雙方也一改趙大活著時候的緊張態勢,開始通貿易市有無。

這樣的情況下,趙二開始了外交攻勢,正式親征北伐前,六次遣派使者去遼國贈送禮物示好並宣揚兩國友好,但同時又派出小股部隊攻擊北漢,迫使北漢向遼求援。

這種計策咱們現代人並不陌生,就是一個典型的“狼來了”的故事。

面對北漢的次次求救,遼國星夜馳援之後發現就屁大點兒事兒,雙方的關係也愈發惡劣,遼國對宋朝的虛弱也愈發深信不疑。

等到979年打算正式北伐的時候,趙光義還大喇喇的遣使通告遼國:我要打北漢了喲。

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情況下,即便是遼景宗這樣的老好人也毛了,決心要給這不安分的小老弟一點顏色看看。

雖然決意再次出兵救援,但遼國上下對宋朝的虛弱皆深信不疑,領兵的冀王耶律敵烈甚至脫離後軍在宋軍面前公然渡河,簡直將看不起寫到了臉上。

在此防守的宋軍在名將郭進的帶領下毫不猶豫半渡而擊,大捷。

史載遼國陣亡五員大將,被陣斬萬餘人。

而且根據《宋史》來看,郭進率領的還是一支偏師,是以少勝多獲得的大捷,是宋朝少有的名將。

另外根據史料記載,郭進在後周為將時曾任淄州刺史,在地方上政績斐然,當地百姓為其立碑頌德以不忘其恩,算是能文能武的名將。

可惜在宋朝這類將領的結局往往都不太美好,還沒等戰事結束郭進就已經死亡,對其死因宋朝的記載甚至給不出一個統一的口徑。

有說他因功被妒,田欽祚誣其謀反含冤自殺,也有說田欽祚得了趙二的暗中指使,趁郭進熟睡買通了親兵將其暗殺。

但總之,郭進的大勝徹底擊退了遼國的援軍,趙光義御駕親征猛攻太原最終得手,北漢就此滅亡。

如果事情到這裡戛然而止,那麼這個劇本對趙二來說就還算完美。

但可惜,趙二此前的頻頻示弱使遼國誤判了宋朝,輕敵導致大敗。

郭進偏師大勝的戰績也同樣使趙二志得意滿,既不休息也不賞賜,直接下令要捎帶著把遼國打了。

對趙光義來說,如果能在一戰之內既滅北漢又復燕雲十六州,那麼他在宋朝的聲威將會達到頂峰,那些在背後嚼他舌根的人會自發對他大唱讚歌,兄長之死掛在腦袋上的烏雲也將煙消雲散。

騎馬向北的那一刻他恐怕也有想到唐朝的那位雖行事令人不齒,但卻因文治武功扭轉風評的皇帝……

979年六月,宋軍兵圍幽州城一副勢在必得的架勢,但幽州城內的守軍與城外遼軍策應,守城十分堅決,雙方進入拉鋸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