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428章 滿川龍虎舉

“叛擾累年,官軍頻敗”,並直言官軍“一戰不如一戰”。

結果,在邊境防線一直向汴梁推進的情況下,難有建樹的士大夫們自欺欺人的被動再次生效,大後方先是流傳出了西夏並沒有戰心的說法:

“無以延州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萬甲兵,不比大範老子可欺也”

後來更是直接開香檳:

“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元昊聞而懼之,遂稱臣。”

但實際上這種話聽聽就得了,實際上宋夏戰爭咋樣誰還不知道?

梅堯臣賦《故原記》,蘇舜欽寫《慶州敗》,範雍的《紀西夏事》中更是清楚承認了因輕敵招致的大敗。

而大著舌頭說“大凡用兵,當先置勝敗於度外”的韓琦在好水川一戰全軍覆沒,被累試不第後投西夏當了國相的張元嘲諷“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舉,猶自說兵機。”空餘笑談。

對於宋夏之戰,李燾修《資治通鑑長編》時只說儒帥們“好謀而少成”。

明朝史學家言語更直白:宋人高自誇詡,譭譽失實。

王夫之這個噴子則是差不多追著罵人:種氏外無將,中樞內無策,狄青名聲初顯不足掛帥,夏竦範雍都是廢物,韓琦范仲淹雖然憂國憂民但真不是這塊料啊。

第一次宋夏戰爭的主役有三,其中僅有最初的三川口之戰勉強算是宋夏平手,後來的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之戰都是大敗。

而雙方的第一次議和跟北宋關係也不大,主要還是遼夏關係惡化,李元昊為了避免兩面受敵,從政治角度選擇接受北宋每年給予的歲幣和開放榷場,達成了第一次議和。

某種意義上來說宋夏戰爭中,士大夫們確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不是士大夫們變著花樣被吊起來打,李元昊也不至於這麼優哉遊哉的對北宋議和條款挑挑揀揀。】

漢長安府內,張飛嘟嘟囔囔:

“俺可算是知曉後輩談及這宋時緣何多有怒其不爭之意了。”

“這宋之外戰,實屬……拉胯之至。”

總聽後輩唸叨,張飛乾脆也將新詞現學現用。

從應朝廷之詔平黃巾起至此已然二十幾年,張飛覺得如今自稱宿將應該也不算過分,對戰事應該也算是見多識廣了。

而且拉胯的戰事也並不是沒見過,比如那唐安史之亂的開端,名將不死戰於沙場反而被斬於營中已經足夠令人唏噓了。

但此時看這北宋之戰績,張飛不禁連連搖頭,追加評價道:

“這儒帥若想救宋,不如去投遼或是投夏,那北宋或能得一二喘息之機。”

“翼德!”劉備聲音略微提高了一點道:“勿要作此閒言。”

不過這般更多也是作個樣子,畢竟如今對那趙大也不算陌生,這樣說話終究是有背後議人之嫌。

張飛微不可查的撇撇嘴,端起杯子將茶水一飲而盡:俺還不稀得說呢。

龐統呆呆看著光幕,隨後扭頭與孔明確認:

“我記得……這澶淵之盟,應是宋勝遼敗?”

旁邊魯肅也好奇靠過來,他光幕看得少對其還不太清楚,見狀孔明點點頭,用小尺點著身後的地圖,捎帶著講解確認道:

“根據後輩所言,遼軍北下兵圍汴梁,群臣皆懼已在議遷都南逃之事。”

“幸而有宰輔相攔請宋皇親征,最終結澶淵之盟,每歲貢幣,約為兄弟之國……”

“如今想來,應是遼難破城,宋亦難退敵之態,久守則遼必失去,因而算宋勝也無錯也。”

龐統沉默,搖搖頭道:

“我還以為宋人不知何謂城下之盟也。”

“更未聞以勝而定城下之盟者。”

幾人皆點頭贊同,法正更是敏銳察覺到時間點的相近,順理成章推測到:

“後輩此前說這狄漢臣脫離宋夏戰場乃是為防範遼國,那便是說宋遼並未再啟戰端。”

“如此宋夏止戰議和後,北宋年年皆需供兩國歲幣?”

難怪後世已經不止一次的強調宋朝有錢。

“這北宋一邊養健兒給儒帥空耗,一邊資敵國歲幣以求苟安,還大發苛捐雜稅奪民之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