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614章 伴生之患

 如今回看歷史,必須承認的是草原條件太得天獨厚。

 坐擁呼倫貝爾,烏蘭察布,錫林郭勒,科爾沁四大草原,一旦有勢力在其中崛起,中原王朝可能就需要數代人的殫精竭慮才能夠解決。

 這方面來說遼國算是比較近水樓臺的一個,因為契丹本就是在草原上崛起,因此開國就著重打擊並降服了草原刺頭烏古部和敵烈部,確立了對草原的統治。

 相較而言金國做的就不是一般的差,金國內部極其不穩的政治生態、對女真勳貴的超國民待遇、以及開國時與南宋絕不和談的態度,都使得金國對草原的控制多少有點力不從心。

 尤其是從約1130年至1148年,當時的東亞的百年走勢基本就是由這幾個人的所作所為決定:

 岳飛、完顏構、耶律大石、合不勒、金熙宗完顏亶。

 嶽武穆有多強,完顏構有多坑,耶律大石有多猛,咱們都是知道的。

 而其中嶽武穆北伐能夠頻頻得手,固然是岳家軍本身強悍、岳飛乃是千古帥才,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金熙宗當時把不少精力都放到了草原上。

 耶律大石兩百騎西逃,能在短短八年內建立西遼,靠的當然不是這兩百個人會有絲分裂,更多的是靠著遼國對草原二百年統治積下的餘威取得了如乃蠻部這樣草原部族的支持。

 當時金國的皇帝面對這種情況是不可能不憂心的,畢竟南宋北伐也就收復一點失地,草原諸部要是在西遼的號召下凝聚在一起,那老巢就真的危險了。

 因此這段時間的亞洲政局很簡單:

 岳飛打金人,完顏構打岳飛,金國一邊戰岳飛一邊打草原,草原又聽西遼的,西遼卻跑去西征了。

 1141年耶律大石於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威望無限。

 但已深入中亞的西遼顯然與立足東亞草原的部落很難有什麼共同利益,乃蠻部由此脫離西遼,契丹建立起來對草原兩百年的控制也至此徹底消亡。

 另一方面,這段時間裡金國與草原的合不勒前前後後進行了五次戰爭。

 金國要麼不勝,要麼互有勝負,要麼大敗,無奈之下金國主動議和,以割二十七團寨以及每年給予草原一些生活物資為代價,並冊封合不勒汗為蒙兀國王,雙方正式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