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織紝之人

  母親的口音明顯是魯國地區的口音,他曾經在魯班手下學藝,母親說話的語調和魯班的口音雖有不同,但大致卻是一致的。

  這就說明,他們是從魯國而來的。

  楚國是這一時期的五霸之一,曾經在陽橋之役中打敗過魯國,難道他身處的就是這個時期?

  想了想,李逸衝老女人問:“母親,楚先王以何為諡號?”

  老女人看了眼車伕,壓低聲音說道:“我聽兵丁說過,楚先王諡號為臧,你問這作甚?”

  聽到她的話,李逸心裡就有數了。

  楚臧王是這個時期的叫法,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楚莊王。

  楚國也是在他在位的這二十多年時間裡成長為春秋五霸之一的。

  一鳴驚人,問鼎中原這些成語都是根據他的事蹟寫成的。

  他也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典故,三國演義裡,董卓在發現呂布和貂蟬有染的時候,謀士李儒就用他絕纓之會的典故勸過董卓,讓他不要因為區區一個女人和呂布計較。

  既然他死了,那李逸就大致能判斷出自己所處的時期了。

  “楚先王是在何年歸天的?”

  他又問了母親一句。

  得知楚莊王才剛死兩年後,李逸就知道,自己是在楚共王的時期了。

  莊王剛死,共王剛即位兩年,那就是公元前589年。

  這樣一來,李逸就知道自己的身份了。

  他應該就是陽橋之役之後,魯國戰敗,賠給楚國的那些禮物之一。

  在《左傳》中,就清楚的記載了這件事。

  在魯成公二年,晉、魯、衛、曹四國,發兵攻齊。

  雖然最終以晉國勝利而告終,但大大消耗了交戰雙方的實力,也導致楚國趁虛而入,發動了戰役來救齊國。

  最終在冬日,楚國大軍一路打到了魯國的陽橋,逼得魯國國卿孟孫出面求和。

  《左傳》中記載,當時孟孫向楚國賂之以執斫、執針、織紝,皆百人。公衡為質,以請盟,楚人許平。

  也就是木工、縫工、織工各一百人,還把成公子公衡作為人質,抵押給了楚國,這才換來了和平。

  李逸附身的人,顯然就是那一百名織紝裡的一個了。

  2

  (本章完)

  。

ζΘν荳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