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借糧


  以往,饑荒只會發生在天災之間,所以楚人向來認為,饑荒是上天對人間的懲罰。

  但這次,卻是楚國人第一次發現,饑荒居然還可以由於認為引發。

  於是乎,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楚王。

  不過朝中令尹幫楚康王說話,將矛盾轉移到了李逸這個始作俑者的頭上。

  令尹表示昌萍是魯國派來的間諜,目的就是蠱惑楚王,製作出織布機來,引發糧荒。

  他的理由是昌萍是織紝之人,沒理由會懂得木工之藝。

  木匠一行裡,技藝向來都是傳男不傳女的,昌萍一個織紝之女,怎麼可能會木藝?

  所以她必定是魯國派過來的間諜,目的就是為了誘發這次糧荒。

  這個理由有理有據,頓時說服了所有人,就連李逸自己都是有口難辯。

  這個時代的技藝都是由世家傳承下來的,他無師自通,本身就是最大的疑點。

  楚康王也認同了這個理由,打算誅殺昌萍,以平民憤。

  李逸本有逃走的機會,但他卻並沒有逃離,而是任由楚王衛兵把自己帶到了楚康王面前。

  面對康王以及滿朝文武,他為自己申辯了一番。

  他承認了自己的過失,他的確沒想到,區區幾十臺織布機,就能引發一場席捲整個國家的糧荒。

  但他不承認自己是魯國派來的間諜,因為魯國最頂尖的木匠,也造不出他設計的織布機來。

  對於他的解釋,令尹和康王也都沒有反駁。

  然而當下已經不是爭論對錯的時候了,現在的問題是缺糧,一旦糧荒出現,楚人餓殍遍地,肯定會引起動盪,敵國很可能也會趁機進攻,楚國也有傾覆的風險。

  所以,即便昌萍真的不是間諜,為了平息民怨,她也得殺。

  李逸也知道這個道理,不過他提出,當下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平息民怨,而是想辦法解決糧食危機。

  但康王和滿朝文武也都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解決糧食問題,可一季糧食從種下到成熟少說也得半年。

  而楚國和幾個附庸國都因為轉種桑麻導致糧食短缺,即便是開倉放糧,也沒辦法解決缺糧的問題。

  李逸隨即提出,願意以帶罪之身出使晉國及其他侯國,前去借糧。

  這個提議很荒謬,因為楚國正在和晉國打仗,為什麼要給楚國借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