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方一極戰略

“麥金德的世界島理論,假設歐亞大陸是一個世界島。”

他說著在電腦屏幕上的歐亞大陸畫了一個圈,然後繼續道:“那麼誰掌握了這個世界島,就掌握了全世界。因為這個世界島佔據了全球絕大多數土地、資源、人口,相比之下,在歐亞大陸外的美洲、非洲、澳洲就屬於邊緣地區,而歐亞大陸的中心,就是中亞。”

“你想將來佔領中亞?”

呂夷簡詫異。

“這倒沒有。”

趙駿搖搖頭:“麥金德是英國人,所以他的思維方式是以歐洲人的思維方式去想。歐洲與中亞之間只相隔了地中海,在地緣上更靠近,因此在世界島理論裡,他認為西方人應該控制中亞,從而輻射東亞。如果東方人想控制中亞,輻射歐洲的話,從地緣角度來看,很難做到。”

眾人看向地圖,這是張平面地圖,上面並沒有標註海拔、山脈之類。但剛才趙駿也簡略指了一下,指著喜馬拉雅山脈和崑崙山脈談了一下為什麼古代中國與中亞和歐洲很難溝通的緣故。

要是中國也按照世界島理論,去征服中亞,然後在中亞建都,再輻射整個歐亞大陸,恐怕大宋科技再進步個幾百年,都做不到這一點。

“那海權論呢?”

宋綬追問。

趙駿說道:“馬漢的海權論認為全世界70%是海洋,我們這個世界是由海洋聯繫起來,所以要佔據海洋上的交通要道。如亞洲最重要的是馬六甲海峽,連通了整個東亞與西方的橋樑。歐洲最重要的是蘇伊士運河,這樣走海運就不需要再繞過非洲。”

他在地圖上點了兩個關鍵性節點,這兩個交通要道可以說是後世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咽喉,對於歐洲和亞洲來說,有著近乎生命線的作用。21年蘇伊士運河堵船事件,按照估計,每小時造成4億美元的損失。

所以在地緣政治上,海權論向來都是西方國家奉為聖經的作品。一戰結束之後,各個國家大力發展海上艦隊,連日本這樣的彈丸國家都耗盡底蘊製造航母,就是為了佔據海洋優勢。

“嗯。”

范仲淹沉吟道:“你以前曾說過,出海是漢人的唯一道路,你是希望將來發展海運,建立海上艦隊嗎?”

“至少目前不是。”

趙駿又搖搖頭。

“那到底是什麼?難道是邊緣地帶論?”

眾人費解。

趙駿笑道:“也不是,邊緣地帶論其實是黴帝霸權主義的產物。耶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斯派克曼,他認為世界島有一些邊緣地帶,很可能衝破海權的封鎖,一個叫中國,一個叫歐盟,所以黴帝為了維護霸權主義,必須在中國和歐盟附近安排幾個看門狗。中國周邊就有日本、韓國。歐盟則有英國,以及他們歐盟內部的奸細。現在是大宋,這些世界戰略格局其實都不適用。”

“那你倒是說說看啊。”

趙禎急得不行。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別急,容我慢慢道來。”

趙駿指著東亞地圖道:“現在世界的格局其實還沒分出來,東亞我認為是兩極多元的情況。宋朝雖然比遼國弱,但只是武力弱,國力其實比遼國要強。周圍還有西夏、高麗、日本、吐蕃、大理、回鶻等國家。”

“嗯。”

眾人點點頭,現在確實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所以如果宋朝的內部問題能夠解決,以宋朝的底蘊和能力,是足以吞併遼國和西夏,建立一個類似於唐漢時期的鼎盛大帝國。”

趙駿說道:“這個帝國,大概就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極限。而我今天要講的戰略,叫做東方一極戰略。”

東方一極戰略!

就是今天趙駿要準備構思的偉大藍圖。

雖然是畫餅,但這卻是在封建社會能夠做到的一個大餅。

只要在未來的世界格局當中搶佔先機,先成為東方世界的一極,那麼將來未嘗不能通過強盛的國力,以海權論封鎖整個西方,從而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