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一百五十三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體)

趙駿擺擺手:“那是因為大宋不限制官員經商,這廝我查過了,他派僕人在邊境進行貿易買賣。也就是這事在大宋不違法,不然就憑劉元瑜那件事,我高低給他擼了。”

呂夷簡和王曾等人就尷尬了,他們就是官員家屬和僕人經商的代表,他們自己不經商,可家財萬貫,不就是家屬和僕人經商來的嗎?

要是趙駿以後下令官員家屬和僕人不能經商的話,那他們估計就得吃癟,這還真是難受啊。

“好了好了。”

趙禎連忙轉移話題道:“那新的部門又該如何規劃?”

“改變以前差遣制度吧。”

趙駿想了想道:“元豐改制之後,差遣就有了品級。官員職責就以本官品級為主,更容易確定官場上下級。以後寄祿官還是有,但以本官為主。比如政制院知院是差遣,正一品,大家覺得不過分吧。”

眾人互相對視,好傢伙。

誰敢覺得過分啊?

不過其實還真不算過分。

因為宋朝的宰相一般也是從一品或者正二品。

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正一品宰相。

如北宋末年六賊之一的蔡京,拜相的時候為太尉,後來又是太師,妥妥的正一品。

所以作為政制院知院,比宰相還要高的位置,正一品絕對不過分。

“寄祿官和本官品級一致嗎?”

趙禎問道。

“是的。”

趙駿點點頭:“比如老呂,以後他的差遣是從一品政制院同知,本官(寄祿官)是從一品尚書右僕射,職貼為集賢殿大學士,爵位為申國公。當然,本官也可以破格授予,比如給老呂個太師司徒之類的頭銜,但基本是榮譽性質。”

“知院是正一品,同知是從一品,那咱們這個候補知院,怎麼樣也該正二品吧。”

晏殊笑著看了眼范仲淹說道。

范仲淹不說話。

他一般只在關鍵的時候插一句嘴。

“對。”

趙駿笑道:“老晏以後就是正二品政制院候補同知,不過我建議候補同知還是可以兼職一個部門,畢竟按理來說,候補同知還是沒有直接參政的權力,只有建議,不能施政。”

趙禎就說道:“晏同叔還是兼戶部尚書吧,以後戶部是否就要改成民政部了?”

“也沒必要直接改名。”

趙駿說道:“因為戶部本來就有這個職能,沿用以前的名字方便大家理解。只有新出來的部門才有改名字,戶部以前也掌財政,但撤了三司,財政又不歸戶部,那就是新出來的財政部。”

“如此也可以。”

趙禎覺得沒什麼問題,沿用以前的名字確實更方便一些,不然百姓會覺得這些新出來的部門有什麼用。

“另外我在想要不要建立公安部屬性的部門。”

趙駿沉吟著道:“公安部就是縣尉的上級領導,在後世縣尉就是公安局局長,然後市有市公安局,省有公安廳,國家有公安部,負責的就是全國刑事民事乃至交通違法的審查、緝捕、處罰權,這個部門對於維護治安還是很重要。”

“既然這個部門很重要,又為什麼要考慮建不建呢?”

眾人納悶。

趙駿說道:“因為這個部門的職權非常重要,我在想要不要直接歸於政制院。”

范仲淹罕見地提出意見道:“既然這個職權非常重要,本身就說明需要專業的人士參與。政制院要做的是把握國家大方向,何不建立這個部門,以後有什麼章程由政制院審核就是。”

“唔”

趙駿思考了一下,點點頭道:“確實有道理,公安局在古代就是衙門。但在古代刑部卻不等於公安部,那就這樣,建立一個類似於公安部的機構,以後縣有縣公安局,州府設州府級公安廳,各路設路級公安司,汴梁設公安部。”

呂夷簡提議道:“大宋本身就是提點邢獄司,不如直接把邢獄司做成公安部吧。”

“提點刑獄司的職務其實跟都察院和大理寺類似,還跟御史臺掛點勾,能監察路一級各級官員的職責,這也不太行。官員的監督應該另設一個新部門,刑獄司要被路和州一級都察院和大理寺分權。”

趙駿想了想道:“那就這樣,御史臺類似於後世紀律監察會,在路、州、縣一級,各設御史臺分部。公安部職權的話,設警察部吧。因為公安本身就有一定武力緝捕權,縣裡設縣警察局,州府設警察廳,軍路設警察署,直屬於警察部領導。”

這樣對應的就是縣公安局、市公安局、省公安廳以及最高公安部。

之所以不直接設立公安部,是因為公安的來源是公共安全委員,是個現代詞彙,宋代人不一定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可警察他們卻知道。